唱戲的隊伍沿著娘娘廟前廣場一邊的石階上了廣場,在廣場上空出的地方又唱了一出便從另外一邊的石階而下,轉回了戲樓。接著便是第二場的高蹺隊在廟街上候著前面一場唱完離開,然后依樣從一邊的石階上去在廣場表演了一番。
此時戲臺上的舞獅隊在高蹺已經開始表演了,他們仍沒有下臺酬神的意思,那雙人大獅的獅頭有些急了,敲鑼打鼓的人已經站起來半天了,那薩滿巫師還在那里舞著繡球。
廟會最后一天的酬神是這次廟會最重頭的戲份,如此重要的時刻卻是舞獅隊頻頻出現問題,不僅舞獅隊,連前面踩高蹺的都有些急了,他們已經在廣場上表演了一段時間,卻仍不見舞獅的下臺。
那舞獅的獅頭此時頗有些后悔收了那二人的錢財讓他們加入進來,他們信誓旦旦的保證說以前舞過獅子絕不會出現問題,不過是想借著酬神演出的機會沾些福報,那獅頭見他們舞起拳腳也有模有樣便信以為真,合練采青的時候倒也沒出過什么問題,此時一上臺,確實事故頻出。
大獅的獅頭也顧不上許多,伸出腳在那薩滿巫師的屁股上踢了一腳,直踢的他一個踉蹌,看的觀眾一陣大笑,這哪里是戲獅子,分明是獅子戲繡球嘛。
那舞繡球的薩滿巫師便是女真人果賴,身為鑲藍旗的副都統,他何時受過此等恥辱,猛地便想發作,但想了想任務又硬生生的忍了下來,回頭一看,便見那大獅的獅頭一個勁的朝鑼鼓手那里連連示意。
這時果賴才想起來之前約定的,一見鑼鼓手起身便要跟著他們下臺了。想到這,果賴連忙拿起繡球舞了幾個動作,趕緊跟著鑼鼓手往戲臺下走去,生怕慢了會被人看出點什么。
鑼鼓手如之前的高蹺隊樂師一般繞過八仙桌站在了戲樓門內繼續敲敲打打。
此時的八排拼起的八仙桌早已撤去了桌上擺放的東西,那薩滿巫師站在第一排的八仙桌上揮舞著繡球。
戲臺上的大獅子之前并沒有跟著鑼鼓手和薩滿巫師從戲臺的梯子走下,待薩滿巫師在八仙桌上站定后,大獅的二人從戲臺上縱身一躍,便直接從臺上跳下了戲臺,緊接著那兩個擔人小獅也跟著大獅后面跳了下來。
先是兩個小獅子朝著薩滿巫師的繡球而去,跟著繡球跳過了一個八仙桌,兩只小獅子分別停在了第一二三排的八仙桌之間,緊接著大獅子沿著第一個八仙桌跳了,獅尾下蹲,獅頭一個上跳,穩穩的落在了獅尾的肩頭,這便是舞獅中的上樓臺。
觀眾就見那獅頭站上獅尾后獅尾迅速的起身,獅頭一個前跳,獅尾緊跟而上,兩人穩穩的落在了前面兩個小獅子身上,這叫做過天橋。
待大獅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落穩之后,兩個小獅子向上一頂,大獅子再次隨著小獅子的動作前跳,一頭一尾分別站在了兩個相鄰的八仙桌上,這是跨三山。
大獅在上,小獅在下,大獅沿著八仙桌不停的前跳,一直越過了拼起的八排桌子,而小獅子在下從八仙桌下一一鉆過,一大二小三個獅子同時來到了大戲樓的門前,這便是獅子下山與獅子出洞。
一番精彩紛呈的舞獅技巧,看的觀眾驚叫連連,早已忘了戲臺上的那些小小的失誤。
在三個獅子離開八仙桌的片刻,便聽見大戲樓的門前鞭炮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在鞭炮聲響起的剎那,薩滿巫師將左手中的繡球突然向上拋起,右手拿起一根竹竿穩穩的將拋在天上的繡球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