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九:“其中一幅,被先帝贈與了新婚之夜,新夫便出征塞外,此后便為夫守活寡三年的梅老夫人。”
“另一對,被贈與了當時戰死沙場的大將軍的幼女,只是后來這嫡女嫁到了邊關之地,又與夫一同做了太行令。”
雖然這梅九不曾往下明說,但是這當初戰死沙場的大將軍的幼女,長大之后又是替父守邊關的佳話,在長安城卻是無人不知。
且讓這佳話更為流傳的一事是,二十年前,已故太子替父從軍,與邊關的太行令之女產生了愛慕之情,又是有生死往來。太子一回宮便是請了皇帝圣旨,求娶了這邊關之女當了太子妃……
雖是一段愛情佳話,說來卻并不曾善終,因為后來太子涉嫌與邊關太行令信件往來,共商謀逆之罪……
說起來這太子之妃還是謝淵的母妃,所以說,說到這太子妃,是另一對耳飾的主人?
也難怪顧晚娘不知道這玉鐲等物,也不曾有人與顧晚娘提及,這涉嫌太子與太子妃的謀逆一事,想是誰都是敬而遠之,三緘其口。
顧晚娘見著梅九已經是將這玉筆都給收拾干凈了,正準備離開,便又追問道:“梅九姑娘留步,晚娘有一事疑惑。”
“姑娘請說。”
“所以梅老夫人的一幅耳飾都尚在?”
梅九:“老夫人本是想將這對耳飾留給自己的姑娘,只是老夫人不曾如愿的生下女娃,便是將這二飾都給拆了,做成了二只玉筆,送給了二位公子。”
“二只玉筆上的翠玉珠都是在的,只是今日二公子手里這只玉筆上的翠玉珠,不知道滾落在何處了。”
這是皇上親手賜的耳飾,這梅夫人竟然是敢將它改成了玉筆的裝飾物,顧晚娘心中一驚,頗為梅夫人的所作吃驚。
只是這樣說來,這顧璟在地下撿來送與顧晚娘的那一個翠玉珠,便不是梅家的那副耳飾,如此便是太子妃遺物……
如此便難怪青城與安宜都是想要了。
梅九站在門口,還不曾打開門,只是正準備開門離開。
顧晚娘這才反應回來,這些姓梅并排行數字的人,是梅家老太抱養而來的,養在家中與梅淮陵從小長大,也算是梅家的半個主子……
梅九又給顧晚娘叫住了,顧晚娘的神色不甚好看,說來奇怪,這梅九與自己不甚相熟,自己也不知可不可信,怎么會與自己說這般多梅家與當年的辛秘?
“不知道梅九姑娘是為何來此,告訴晚娘這些想法?”
“想是這些事情,二公子都不一定知道罷,到底是誰派你來的,你二公子可是知曉?”
對于顧晚娘的逼問,梅九不怒反而輕笑,“顧姑娘倒是聰明,只是這反應還是慢了些,是梅九冒昧,惹了姑娘不快。”
“梅九說的這些,都是老夫人讓梅九告訴姑娘的,只是二公子知不知曉,梅九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