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亢略一沉吟,“糧食賣多少錢一斤?”
他對這個時代的物價沒有概念,甚至連外面賣的糧食有哪些種類都不清楚,畢竟,來了這么久,李惕每天買回來的都是小米。
“一升粟米值五文,一升稻米值七文,”
李惕連忙回答,末了又補了一句,“一斤鹽要七十文呢!”
宋時一升也不過后世一斤二兩多一點……這個概念李亢還是有的,聽罷不禁暗自嘆了口氣。
這物價……自古京城不易居啊!
“那就賣十五文吧!”
看著李惕眼巴巴地望著自己,李亢一咬牙答應了,稍一猶豫又補了句,“每天只賣二十盒……”
倒不是他不想多賣,只是,產量確實有限吶!
“中!”
李惕精神一振,連忙答應了,“那也能掙三百文呢!比賣火寸要強得多了!”
吃過晚飯,李亢依舊在陶罐前忙碌著,李惕也不肯睡,在一旁做著他的發財夢,“……一天掙三百文,俺們至少能存下兩百五十文……不出一月,就能多請些人手了,到那時候,每天就不止掙三百文……”
李惕雖然年紀不大,卻也有了幾分商業頭腦,明白“規模才能出效益”的道理。
“不要掉錢眼里去了!”
李亢笑著搖了搖頭,“要真掙著了錢,先買衣服鞋襪,制些家什……俺們不能總這么窩窩囊囊地活著!”
“對!”
李惕一愣,連忙點頭,“轉眼又到冬節了,今年一定要好好過個節!”
冬節又稱上元節,也就是后世的冬至節。
在大宋朝,冬節可是個大日子,上至宮廷下至普通人家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朝廷會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會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冬節?”
李亢愣了愣,“是得好好過呢!”
“嗯,”
李惕點點頭,站起身來,“俺先睡了,明日趕早出去……”
火柴再好,也要換成了錢才能讓人心安呢!
第二天,李惕連飯都沒顧得上吃,便匆匆地出了門,徑直往御街去了。
找個好地方才能賣出好價錢呢!
開封城方圓四十余里,里外分三城――皇城、內城、外城,御街自皇城南面的宣德門一直向南延伸,縱觀內外城,直通外城南門――南薰門,闊約二百余步,兩旁有御廊相對,內有店鋪經營其間,亦有小販奔走叫賣,端地繁華異常。
秀水坊地處偏僻,李惕一早便出了門,但趕到之時,街上已是人潮涌動了。
李惕本是本著小木箱走街串巷的小販,倒也無須鋪面,四下一打量,找了個空地兒便放下木箱吆喝了起來,“賣火柴了,賣火柴了……比火寸更好使的火柴哦!”
奈何他不過是個半大小子,那叫賣聲瞬間便被淹沒在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中。
“火柴?”
倒也有些離得近的行人聽到了他的吆喝聲,其中一個青衣女子停下了腳步,回頭望了一眼身后作仆婦打扮的中年女人,“過去瞧瞧!”
說著,當先調頭走向了還在賣力叫賣的李惕,笑盈盈地打斷了他,“小哥兒,你賣的是甚火柴?”
“小娘子,”
女子不過二十來歲,一身打扮透著幾分富貴氣,李惕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將早已拿在手中的一盒火柴遞上前去,“這個就是火柴……使起來比火寸還便利呢!”
“哦?”
那女子沒接,只是仔細地打量著,她身后的仆婦顯然有些不信,“怎地比火寸還便利?”
“俺使給你看!”
好不容易招徠一個主顧,李惕自然殷勤,連忙打開火柴盒取出一根火柴,湊到火皮上輕輕一劃。
“嗤……”
火光迸現,隨即,騰起一團焰火來。
“啊……”
那中年仆婦看得一聲驚呼,“怎地……自己就燃了?”
附近的行人也有看的,連忙都圍了上來,驚訝地打量起了李惕手中那盒火柴。
“俺就說比火寸好使吧!”
見火柴引起了轟動,李惕頓時多了些底氣,“娘子買一盒吧!只收你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