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酒菜已備好了!”兩人相談甚歡,一聊就是半個多時辰過去了,直到黎荃來稟報時才有些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那孫先生、徐兄,我們去邊喝邊聊?”黎安明起身叫道。
孫元化笑了笑沒說什么,徐爾覺卻是直接站起身來說道:“也好,本公子聽你們聊天,都快睡著了!”
“孫先生,您對西學那么精通,那您對西洋火炮應該也有研究吧?”飯桌上,吃喝了一會兒后黎安明才問道。
孫元化一生以炮術報效國家,1621年條呈《備京》、《防邊》二策,向遼省經略王在晉獻策“筑臺制炮”,與恩師徐光啟主張一脈相承,可惜王在晉不用。1622年,孫承宗經略薊遼,“筑臺制炮,一如元化言。”孫元化的才能得以施展,參與寧遠城的構建與防守。
聽到黎安明的話,孫元化還沒有回答,徐爾覺便搶先說道:“黎兄,這你就不了解了,我師伯他不但了解這西洋火炮,現在還正在著書闡述火炮方面的見識呢!”
“哦,是嗎,那真是太好了!”黎安明聞言心中一動,差不多已經猜到孫元化所著的書了,如果沒意外的話,應該就是那本我國第一部炮學專著《西洋神機》
中國在宋代就有了火炮,然而直到明代,還停留在筒管里填塞火藥,憑操縱者的經驗和目測發射,威力雖然勝過弓箭,可在靈活性和準確性上,還不如弓箭。孫元化便對西洋火炮進行了精心的研究,寫出了《西洋神機》的專業著作,他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第一次提出了統規(測量火炮仰角度的儀器)使用方法,以及藥包的制作方法。同時,還配合徐光啟翻譯了“矩度”——測量距離的方式。
后來,孫元化以隨軍從事的身份前往遼東,受到袁崇煥的重用,購置西洋火炮。朝廷資金短缺,孫元化和他的老師徐光啟不但帶頭捐資,而且還到處奔走搞募捐,又選派他的朋友、副總兵張燾南下澳門向葡萄牙人購置了十一門紅衣大炮,其中兩門威力最大、被稱為佛朗機的西洋火炮,還是天主教友李芝燥等捐贈。
孫元化親自把這十一門火炮督運到遼東的寧遠后,安置在由他規劃的炮臺上。這些炮臺,都是他運用了豐富的數學知識,經過精確計算設置,他還訓練出一批優秀的炮手,為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奠定了基礎。
果然,接下來孫元化所說的話,正好驗證了黎安明的猜想:“其實也沒什么,就只是想把我對西洋火炮的一些認識記錄下來而已,目前暫定為《西洋神機》,如果黎公子喜歡的話,等我完本后請你校閱。”
“校閱不敢當,我倒是挺想看看孫先生的成書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孫先生這本書應該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本炮學專著吧?”黎安明笑了笑說道。
不等孫元化回答,黎安明便直接問道:“不知孫先生想不想打造我們大明自己的火炮?”
。。。。。。
(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