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恍然大悟,他們當然都聽到了,只不過沒有往這方面聯想罷了,不過也有不少人心中腹誹,教授太狡猾,把關鍵信息當作笑料說了出來。
“其實這些仍然不是關鍵。”
大方的話再一次出乎了學生們的意料,大多數人開始集中精神,聽他說下去。
“真正最關鍵的是這一句‘希望大家都能夠進行一次嘗試,站起來告訴我通過這副畫面,再結合我所說的話,可以得出哪些推論?’,作為你們老師的我,想要的只是能夠讓我滿意的‘一些推論’罷了,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所以從一開始,‘對與錯’就不是這堂課的關鍵,關鍵的是要去嘗試。然而讓我感到失望的是,我得到的只是片面的斷言,以及強調自身正確的狡辯,而在我已經給出了一分學分這個獎勵之后,卻連‘斷論’都沒了。我對此非常失望,我真正希望的是你們能夠不斷得去嘗試,哪怕是一些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推論,都不會在我這里,得到負面評價。”
“但是你們卻一直以為我在考校你們,害怕自己出錯,害怕被人嘲笑,甚至害怕被我嘲笑,難道你們有見我嘲笑過哪位同學么?”
“真正合格的老師,不會嘲笑自己的學生。”
“而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的是,只有不停的嘗試,才是讓我們自身能夠真正進步的,絕好的辦法。我們每一次進步,都可能是以錯誤為起點,但過程和結果卻無一不是,一次次的戰勝自我。這也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體驗之一。”
說道這里大方微笑著看了看沉默不語的學生,以及已經得到答案的眼鏡男后,說:“時間雖然還沒到,不過就到這里,以上就是我教給你們的最后第二堂課,語言也是邏輯行為的一部分,甄別、推導話語中隱含的信息,同樣十分有趣。”
“下一次再來,將是你們在我這里的最后一堂課,我會給你們講講,我在這個案子中的一些經歷,也會讓大家認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生命,希望屆時大家能有更多得嘗試發言。”
“現在,下課。”大方說完后,拿起筆記本,夾在腋下,從容走出了講堂。
而仍然還安靜坐在座位上的學生們,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心里,似乎對著邏輯學的課程,產生了那么一點點,真正的興趣,他們覺得最后那一堂課,想來聽一聽。
不,不來一定是個大大的損失。
不過,最關鍵的或許還是因為,在大家心中都有那么一點點的期待,期待著有人能夠駁倒、戰勝,那從來都和“正確”站在同一線的,大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