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衛一反饋光譜包含在低于0.4-0.5微米的紫外線波長上有中等強度的吸收,而在較長的波長上沒有明顯的特征但是有輕微的紅化。而在3微米的波長附近有被稱為水吸收的特征,這表示在火衛一上面有水的存在。是一顆明顯的C型小行星。”
所謂的C型小行星,一般這一類型小行星的光譜與碳質球粒隕石(CI和CM型)非常相似,除了不含氫、氦和揮發物之外,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太陽與原始的太陽星云幾乎一樣,也有水合(含水的)礦物。
方天波觀察到斯蒂克尼撞擊坑的光譜反饋,有些詫異的自言自語:“咦!撞擊坑中心有金屬反應,看來撞擊火衛一的隕石是一顆S型(石鐵成分)小行星或者M型(鐵鎳成分)小行星,不過具體情況還需要登陸勘探。”
完成了地質衛星的遙感檢測工作之后,他向火衛一發射了一艘小型采樣飛船,飛船利用離子發動機輕松的著陸火衛一表面,由于火衛一太過于小,它的引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采樣飛船在火衛一選擇了6個位置,每一個位置采用10份,這些被鉆探出來的樣品,很快就被送入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的一個化驗艙室里面,這個艙室是和空間站隔離開的。
采樣化驗艙室和空間站或者飛船隔離,這同樣是安全條例的死規定,畢竟誰都不知道這些小行星上面還沒有蘊含著人類難以免疫的致命病毒或者細菌,所以所有從外星球采集的物質,必須進行隔離處理。
科幻電影之中的人類工作人員或者科學家,直接近距離接觸不明來歷的外星物質行為,在人類革新聯盟里面是嚴禁出現的,畢竟這種行為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很快化驗艙室開始對這些樣品進行全面詳細的化驗分析。
“所有的樣品都普遍含有結晶水,而且含量還挺高,最高的一處是31.6%含量,最低一處是4.3%,平均含水量是18.71%左右。”
“斯蒂克尼撞擊坑的中心區域,二氧化硅含量14%~16%,碳酸鈣34%~35%,還有3%左右的結晶水,27%~28%的氧化鐵,3%左右鎳,剩下的10%是其他無機鹽雜質。看來撞擊火衛一形成斯蒂克尼撞擊坑的小行星就是一顆S型石鐵小行星。”
“沒有檢測到生物反應,這是一個好消息。”方天波一邊翻看化驗報告一邊自言自語說道。
接下來一個星期里面,方海波陸續完成了火衛一、火衛二的初步探測工作,又向火星的赤道地區發射了登陸飛船,建立了火星前進基地。
而岸本正史和9527也完成了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的建設工作。
銀河元年,藍星時間12月28日。
“尤里向藍星方面發出信息,逐日號飛船將在今天上午10:20啟程返回藍星。”方海波吩咐道。
“收到。”尤里連忙操作通信系統向藍星發送信息,過了17分鐘左右,藍星方面的回復通信才傳過來。
“隊長,新長安空間站已經同意我們返航藍星。”
“好,各就各位進入抗荷艙。”
四人進入了維生抗荷艙里面,時間一到逐日號飛船便脫離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向一片遙遠星空而去。
此時火星和藍星之間的距離又變大了一些,達到了1.43億公里左右,比之前遠了1千多萬公里。
不過對于亞光速飛船而言,不過是多了兩百多秒而言,頂著凝聚態護盾的逐日號經過加速階段之后,便將速度提升到13.8%光速的巡航速度。
4816秒左右,逐日號飛船進入減速階段,這也標志著它即將進入藍星區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