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互相通信了三遍之后,工作人員興奮的說道:“張所,實驗非常成功,通信非常順暢,沒有發現延遲現象,誤差絕對沒有超過0.001秒。”
張天霖拍了拍自己手,他太興奮了,月球和藍星的平均距離是38.5萬公里左右,單向通信一次延遲1.28秒左右,一來一回差不多三秒鐘,這還是月球正面的通信延遲,到了月球背面沒有中繼衛星,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多試幾次。”
“好的。”
張天霖轉過身看向曾保疆,曾保疆連忙回道:“火星空間站已經準備好了,逐日號飛船在等半個小時左右吧!”
很快和火星同步軌道空間站的測試也非常順利,幾乎是即時通訊,量子通信器之間出現的微小延遲現象,其實是工作人員造成的。
接下來則是和逐日號飛船進行量子通信測試,此時的逐日號飛船正向太陽系的外層區域飛行,它剛剛穿越木星公轉軌道,達到距離藍星大約6.4億公里左右的區域。
“尤里,通信正常嗎?”方海波問道。
“非常好,和之前那種慢吞吞的延遲通信比起來,這個量子通信才是真正的即時通訊。”尤里對于量子通信器愛不釋手,只有經歷過那種幾十分鐘才可以通信一次的經歷,才知道星際時代電磁波通信是多么的坑爹。
“那就好,我們繼續前進。”
“嗨!”岸本正史點了點頭。
他們此時已經脫離了抗荷艙,因為飛船已經到達巡航速度,沒有加速度就不會有過載問題,所以他們可以脫離抗荷艙。
逐日號一往無前的向土星公轉軌道而去,土星公轉軌道距離藍星大約是13.5億公里,也就是說逐日號飛船距離土星公轉軌道大約還有7.1億公里,在巡航速度下的逐日號飛船,需要4小時45分鐘左右才可以跨越土星公轉軌道。
至于電磁波通信系統,那個速度已經變得無比感人了,現在單向發送電波返回藍星都需要36分鐘左右,來回是72分鐘左右,而等到逐日號跨越土星公轉軌道之后,單向電波通信時間將變成75分鐘,來回是150分鐘。
4小時45分鐘之后,逐日號飛船跨越了土星公轉軌道,來到距離藍星13.5億公里之外。
“尤里,量子通信情況如何?”
“隊長,一切正常,沒有衰竭和延遲現象。”
“繼續前進,我們向天王星公轉軌道前進。”
逐日號飛船進行向前飛行,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藍星25.9億公里之外的天王星公轉軌道,如果量子通信依舊是可以通信,那將繼續前往海王星公轉軌道(距離藍星大約43.7億公里)。
20個小時之后,逐日號跨越了海王星公轉軌道,量子通信依舊可以實現即時通訊。
逐日號飛行的柯伊伯帶的內側邊緣,從一顆小行星上面采集了一些冰物質,通過電解水的方式將核燃料補滿。
便再一次向更加外層的空間飛行而去,直到距離藍星超過136個天文單位(大約204億公里),量子通信器從出現明顯信號衰弱。
害怕在星際空間迷航的方天波,當機立斷返回太陽系內層。
不過他們這一次遠航,不僅僅測試了量子通信的強大性能,也在柯伊伯帶和奧爾特云收集到大量的樣品和監測數據,創造了人類的新歷史。
也知道旅行者一號現在才飛行了177億公里,而逐日號飛船卻飛到了204億公里處,要不是害怕星際迷航,逐日號可以飛得更加遙遠。
而在高雄航天中心的張天霖和曾保疆等人已經被這個距離驚呆了,不僅僅是通信距離,還有飛船飛行距離。
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的倆人,正滿眼血絲的面面相覷起來。
“看來我們通信系統要進行一次大換血了。”曾保疆高興的說道,量子通信的出現,大大加強了人類革新聯盟在太陽系各個領區的通信。
“我感覺量子通信的潛力還是非常大,可以繼續深挖下去。”張天霖也非常高興。
很快聯盟內部便知道量子通信測試成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