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趙起,王劭并沒有把父親對他說的內情告訴他,只是說想找一些先秦關于兵符或神器的記載,可在太學院并沒找到。趙起提議說:“屬下出身寒門,沒有到過太學院,但想來多半收藏的都是正經正紀。如果想知道一些坊間軼聞,不如到咱們工部自己的藏書閣找找吧。工匠們常年流于民間各地,帶回來的各種雜書小物還挺多的,或許能發現點什么。”王劭聞言有理,于是二人一頭扎進了工部的藏書閣。
各部都有自己的存放書籍典藏的地方,統稱藏書閣。工部的藏書閣多是一些關于建筑工程、器具材料、技術技能、模型工具、圖紙設計等的。一進藏書閣,除了高聳的書架云梯,還擺了五花八門的物件。趙起是工部的老人,自然對這里的歸類比王劭熟悉。但他并不知道王劭要找的具體是什么,只能挑出來了再讓王劭一一過目。二人一排一排的翻,又一類一個類的找,一樓樓的爬,夜過三更也沒找到想要的。
王劭正仰頭查看著如高墻般的書架目錄,聽得不遠處趙起輕聲朗讀的聲音:“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
“這是什么書?”王劭問
趙起翻過書表面,說:”《拾遺記》,王嘉所著。這王嘉是什么人,沒聽過啊。”
“且不管他是誰了,還寫了些什么?”王劭繼續問。
趙起繼續念道:“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及夜,燃石以繼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則碎,狀如粟,一粒輝映一堂。昔炎帝始變生食,用此火也。國人今獻此石。或有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其石于溪澗中,則沸沫流于數十里,名其水為焦淵。”
“這是什么石頭,螢石么?”王劭一聽記載有奇石,立刻來了興趣。
“若螢石,只發光,不燃山沸水啊。”
“還寫了什么?”
“臣國去軒轅之丘十萬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銅,鑄為大鼎。臣先望其國有金火氣動,奔而往視之,三鼎已成。又見冀州有異氣,應有圣人生,果有慶都生堯。又見赤云入于酆鎬,走而往視,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彌信仙術焉。授始皇煉冶之術,鑄劍有三,曰此劍可萬年不朽,彎而不折,曲而可復。臨別,贈隕鐵一枚,曰:此鐵可喚生死。”
“此鐵,可、喚、生、死?!”王劭一字一頓地重復著。趙起聽到王劭異樣的聲音,停止了念讀,抬起頭看到他目光發直,口中還在喃喃地重復最后一句話。他走過去輕聲問:“少府,你沒事吧?”
王劭這才醒悟,說:“這書可否借出?”
“應該可以,書上并未標注禁止帶出的字樣。等天亮時我們登了記便可借出。”
已過四更,二人事先交代過要通宵查閱,當值人員也就鎖了大門自行去休息了。二人便找了空處休息。等天亮出門時,守門官見二人要借《拾遺記》,笑著說:“既然將作少府和趙匠愛看這類奇聞怪事之書,不如再看看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好!一并借了!。”王劭很有興趣。
順利借了書,王劭特地把書揣懷里,甚是興奮,恨不得馬上飛去荊州告訴掌笠。不過,這僅僅說有隕鐵所作的陰兵符,但這陰兵符什么樣子,現在在哪兒,還不可知。王劭交代趙起,把能找到的秦朝的符節、兵符、令牌的圖樣都畫下來。自己則要再好好讀讀這兩本書,另外再查一查作者的來歷。
二人約定,明日一起啟程去荊州。
晚上,王劭跟父親辭行,王導得知兒子要去荊州,囑咐說:“荊州現在是庾亮所據,此人獨斷專行,與我屢有政見分歧。你此去一定要小心周旋。”王劭點點頭表示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