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楚滅了之后又回來建的?”桓伊解釋。
“有此可能。繼續解。”韓悅說。
隨著桓伊對每一個卦的解說,張驍仿佛看到了一個久遠而悲壯的歷史故事:一個曾經繁盛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楚國都城,一夜之際變成了人間煉獄:養育了世代楚國子民的長江之水此刻已化為洪水猛獸,吞噬了成千上萬條生命,而比洪水更可怕的是已經殺紅了眼的秦軍,曾固若金湯的郢都城墻被破在即,郢都百姓哭著喊著紛紛奪路而逃,雖然他們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在混亂的人群中,一群穿著華麗的人倉皇跑到紀山腳下,在這里不知埋下了什么,或許是珍寶或許是秘密。若干年后,有人再次回到紀山腳下,在這里立了碑,建了廟堂,世代守候,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待著一個人的出現,再次復興楚國。
說到此,張驍插嘴說:“我記得《史記項羽本紀》里說項羽起兵也是以張楚的名義,還找到了楚王的孫輩叫熊心,立他為楚懷王,不過滅了秦之后還是殺了他。”
“熊心不過是項羽立的義帝,不能算真正的楚王。楚哀王被其兄的黨羽所殺,擁負芻為楚王,后被秦所俘后,其弟昌平君熊啟自立為楚王,后兵敗王翦、蒙武而亡。至此楚國才正式滅亡。”桓伊糾正他說。
“熊猶,熊負,熊啟,熊。。。”韓悅低聲叨念。猛地對桓伊說:“能無寺!”桓伊被他一說,也恍然大悟,一拍額頭說:“我這么沒想到!”張驍聽得糊涂,直問怎么了。桓伊說:“熊拆了就是能和四點。能無寺,就是熊無死。也就是這寺多半是楚王后人所建。這卦難道說的是紀山能無寺藏著什么秘密?”
“有秘密也沒辦法吧,在廟里挖個墓,這動靜太大了吧。那些和尚還不得跟我們拼命啊。”張驍摸著頭說。
“此事再議。下午去見和尚。”韓悅盯著桌子上的幾張卦紙,臉色凝重。
能無寺的方丈,釋懷能,年紀已經七十開外,身形雖然矮小精瘦,卻有一雙目光炯炯的雙眼深陷在眼窩里,他操著濃重的荊楚本地口音。三人是以鑿齒先生的名義拜的名帖,自然要給面子見見。出家人號稱不打誑語,桓伊也就索性直接對方丈說明來意,希望找到認識鳥蟲篆的人。方丈看了看桓伊遞過來的字帖,又看了看三人,說:“三位施主,此帖來得不易吧。”桓伊說:“方丈此話怎講?”
老和尚并未直接回答桓伊的問話,說:“既然后山的碑林你們也去過了。若三日內破了碑林的機關,老衲自然告知字帖的含義。”。說罷拂袖進了內堂,把三人晾在那里。三人互相看了看,張驍撇撇嘴:“這和尚怎么這樣無理。告訴就告訴,不告訴就不告訴,還讓我們破了碑林機關。難不成他破不了,想假借我們之手?”
韓悅說:“去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