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第一次公開課是對他的一種考驗,現在大家已經認可了他的地位,再次開公開課就不會有人故意刁難他了。
他這演講人受到的壓力自然也會變小。
而且這本書確實是他翻閱大量資料寫出來的,對里面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無比的熟悉,也不怕別人提問。
不過不管怎么說,那都是面對時代精英的一次演講,還是慎重一點為好,免得發生意外。
所以在同意王績的建議之后他就準備回家整理一下資料,為演講做準備。
……
另一邊,王績送走岳山后也是一刻不停,馬上就拿著手稿去了報館。
找來十個字體最相似的人,把書的封線拆開每個人分幾頁,讓他們火速刻制蠟紙。
這就是蠟印的方便之處,隨時都能刻蠟紙小批量印刷。千百份以下的印刷量,蠟印的效率比活字印刷還要高。
王績的計劃是先用蠟印印刷一批出來,一部分在書院內部流傳,一部分送給新學派的大儒名師手里。
一來顯得書院對他們的重視,岳山的新書第一時間就送到他們手上,增加雙方的羈絆;二來借他們的口提前造勢。
數十人一起努力,一個小時不到三百本散發著墨香的蠟印版《三家治世》就擺在了王績的面前。
讓人把這些書送到自己的辦公室放好,自己則去了龍首山印書館,把原本親自交到了張大春手上,叮囑他這是岳山新作讓他用最快的速度印刷出來。
其實不用他特意叮囑,見到書上的字體張大春就什么都懂了。馬上召集了最精良的一批工匠,由他親自帶隊印刷這本書。
此時的印書館的規模比起去年擴大了十倍不止——岳山計劃把所有藏書都印刷幾千份送給各地書院建圖書館。
書院藏書近三千余部,朝廷這些年用各種方法收集的書籍高達上萬部,每一部都印刷至少五千套,這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大工程。
光靠原本的草臺班子根本就不行,擴大規模是應有之意。
至于會不會賠錢……這不在岳山的考慮范圍之內。錢多的沒地方放對別人來說是形容詞,對他來說就是真實情況。
他還是高估了這個時代的工匠的模仿能力,或者說是朝廷限制優質鋼鐵外流的成果,品質優良的仿造者一直都沒能出現。
到現在鐘表生意都是皇商行一家壟斷,雖然利潤比最開始幾個月少了好幾倍,但同樣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再加上皇商行其他生意的分成,岳山的全部身家數千萬貫,比國庫和內庫都有錢。
換個人可能早就嚇尿了,求著皇帝把所有股份收回去,以后不要分紅了。但岳山沒有,因為這些錢他有大用。
比如把所有書籍都印刷幾千套,送給國子監名下的書院建立圖書館,就是計劃之一。
還有這次馮易去兩湖道創建新書院,那座書院是用來整合整個南方學界用的,自然是建的越大越好,幾十萬貫錢糧是打不住。
接下來很多年都要源源不斷的投錢,直到它能自己養活自己為止。
可以預見的是將來北方、西方甚至海外都需要書院,想完成這項工作真的需要海量的金錢。
這是長遠計劃,眼下書院的各項研究也需要錢,尤其是格物院和醫學院。
對科學研究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科技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用海量的金錢砸出來的。
沒錢什么都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