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一次事情討論如此激烈,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可有發發聲?”
辯機道:“沒有。”
玄奘道:“一個人不發聲正常,兩個人不發聲也正常,全都不發聲就有問題了,這意味著圣人和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已經拿定了主意,現在只不過是在預熱而已。”
辯機疑惑的道:“這個道理您既然能看得出來,想必也會有其他人看的出來,那為何還會起紛爭呢?”
玄奘道:“所以原本反對分封的主力清流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而學院出身的士子都有一腔熱血,是真的在反對。”
辯機道:“您的意思是說清流反對并不是真的反對?”
玄奘道:“清流并不清,他們也在揣摩上意行事,察覺到圣人的意思后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只有學院派的士子是真的在堅持自己心中的道義,他們就是反對,圣人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會反對。所以現在他們成了反封國的主力。”
辯機點點頭,又道:“權貴必然也能猜到圣人的打算,那他們為何還要四處奔走,還要和學院派士子爭吵呢?”
玄奘笑道:“為了以防萬一,封與不封都在圣人一念之間,只要命令沒有下達他們就始終無法安心。”
“他們四處奔走,和士子爭吵,都是為了防止有人說動了圣人改變主意,或者讓圣人早日下令分封。”
“我明白了,謝**師指點。”辯機恭敬的道。
“那我就回復諸位大德,讓他們稍安勿躁?”
玄奘道:“不,什么都不要說。就告訴他們一定要在西域和西南配合好朝廷的計劃,這是對我們的一次考驗,成功了才有資格繼續和朝廷合作,失敗了……呵呵。”
辯機神色一凜,道:“弟子,明白了,這就去給他們寫回信。”
玄奘頷首,忽然說道:“對了,圣人命我寫大唐西域記,我準備讓你代我執筆,如何?”
辯機驚喜的道:“弟子愿意,謝**師器重。”
玄奘道:“嗯,去吧,好好準備,回來咱們就動筆。”
與佛教比起來,道教表現的就有些遲緩了,或者說想快也快不起來。
自從王遠知老道長仙去道家就失去了領袖,各個派系不說老死不相往來,也是相互看不順眼。
關鍵是有朝廷支持大家日子都過的太好,沒有外部壓力就只能玩內斗。
上次給朝廷捐錢是受到玄奘取經回國的聲勢所迫,大家臨時放下成見達成的協議。
現在風頭過去了,朝廷沒有改變打壓佛教的政策,他們放下心來就又陷入了內斗。
這次對于朝廷派人去西域和西南傳教的計劃,表現的也相對敷衍許多。
不過也不能全怪他們,一來道家的思想就是這樣,缺乏侵略性。
二來身為當前大唐第一顯學它們有驕傲的理由。
三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只以為中原就是最富庶的地區。還抱著天朝上國的想法,對外面的世界不屑一顧。
反觀佛教,思想上就比較有侵略性,要普度眾生。且玄奘西行歸來也給佛教帶來了外面世界的信息,把此時佛教的戰斗**給拉滿了。
……
學院派士子第一次集體亮相確實震撼了許多人,此時大家才發現大唐不知不覺中已經多了這樣一股龐大的力量。
關鍵是這些人年輕有理想,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變這個世界。
對此感觸最深的當屬文化士族群體,以前他們掌握著學問,掌握著文學界的話語權。
可是現在,這股新產生的群體徹底脫離了他們的掌控,甚至隱隱有與他們為敵的意思。
這種情況幾乎讓他們無法接受,最后只能拼命的鼓動朝廷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