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操作了一段時間之后,這位年輕的王太后還真被說動了。
百濟內的中堅力量經過扶余義慈和扶余孝父子倆的殺戮,再加上王玄策動手收拾了一批,已經所剩無幾了。
再加上大唐這些年一直在對周邊藩屬國進行持續性的文化輸出,仰慕大唐是世界性的趨勢,百濟也不例外。
當她對外透露出這種想法的時候,出奇的是并沒有多少人反對,少數反對派也很快就被王玄策暗地里給搞沒了。
然后百濟內附的事情就這么成了。
聽完這個過程岳山也不得不感慨,美人計/美男計才是屢試不爽的神技啊。
這一招貌似漢武帝的時期就有人在南越國用過,只是可惜當時的漢朝使者關鍵時刻慫了沒敢動手,導致計劃失敗。
這一次王玄策手沒軟,果斷把反對者都給處理了,剩下的要么無所謂,要么不敢吭聲。
其實他們吭聲也沒用,大唐要的就是一個名義,國主都內附了分分鐘就能接管百濟。
之前朝廷的計劃是留著百濟和新羅內斗,大唐坐收漁翁之利。
時移勢易,大唐已經消化了遼東四道,就不需要再平衡各方勢力了。
把這些處在交通要道上的藩屬國一一消滅才最符合大唐的利益,所以百濟和耽羅內附是一件好事。
“在復雜的局勢中準確找到對方的弱點加以攻擊,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你做的很好非常好。”岳山忍不住再次夸道。
“院長不認為我的方法上不得臺面就好。”王玄策說道。
“我可不是這么迂腐的人,站在國家的角度無所謂手段,只要最終是有利于國家的就好。”岳山笑道:
“對了,周圍兩個國家內附,新羅國有什么反應?”
王玄策連忙道:“說起新羅,學生正有一些疑惑要向院長請教。”
岳山道:“哦,什么疑惑?”
王玄策道:“新羅比較親大唐,最初我們在新羅國內推廣華夏文明非常的順利,那里的人也很樂于接受我們的學問。”
“他們國內的學者和權貴對大唐也非常欽慕,甚至流露出想重回大唐的想法,可沒過多久他們的態度就轉變了。”
“普通百姓還是一如既往,變的主要是讀書人和權貴階層。他們開始疏遠我們,甚至對我們的文化傳播產生抵制。”
岳山想了想說道:“新羅畢竟也是傳承數百年的大國,有一群忠心之臣很正常,或許是他們私下串聯影響到了其他人的想法。”
王玄策搖頭道:“起初我也是這么想的,就私下做調查,沒有發現任何類似的組織。”
“還有個疑點,就算有一個這樣的組織,也不可能同時影響到這么多人。”
“大半原本對我們友好的權貴和學者態度都發生了轉變,尤其是讀書人群體,改變態度的更多。”
“要真有一個組織可以有這么大的影響力還能隱藏的這么深,那就太恐怖了。”
岳山馬上就抓住了他話里的重點:“你說改變最大的群體是讀書人?是不是書讀的越多,學問越深的人改變就越大?”
王玄策連忙道:“對就是如此,您找到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