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病情好轉,其實很多人都等著看笑話的。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你病好了能放的下手中的權力?要是因為這件事情父子倆鬧矛盾就更好了。
然而李承乾攜帶整個東宮入住大興宮卻打破了一地眼鏡,皇帝真的這么干脆利落的把權力移交出去了?
亙古未有。
一時間不知道多少人鼓吹李世民為千古明君。
這一點都不夸張,前面就已經說過自古以來從未有活著主動讓位給太子的皇帝。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活著讓位所帶來的好處,起碼政權能穩定交接,不會因此產生動亂,可依然沒有一個皇帝這么做過。
李世民開了歷史的先河。
讀書人在驚訝之余開始變著花樣的夸贊李世民,一口氣把他吹成了三皇五帝一樣的上古明君級別。
八大學報一度三分之二的版面都在夸他,從各種角度吹捧。
岳山把這些報紙文章都收集了一份送到皇宮,李世民看過之后自然是非常開心,心中的失落和不甘也消退了不少。
李承乾入住大興宮之后找李淳風等人商議,最終確定了大興宮的新名字,太極宮。只是暫時還不會更改,大家都明白是準備留到他登基的那一天。
他依然沒有大批量的更換朝臣,只是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一些重要崗位擔任副手,或者去一些位卑權重的位置。
九位宰輔八大部委包括軍隊的將領一個人都沒替換,用的全是李世民時期的老人。
之所以沒有發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除了求穩還有一個原因。
他提前好幾年就開始協助李世民處理朝政,這些大臣他都熟悉,也經常打交道,雙方配合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配合沒有問題,那么用誰不是用?老臣反而更有經驗。這是別的太子所不具備的優勢。
而且李承乾從十幾年前就出來做事,當了好幾年的遼東總督,文治武功一點都不缺,也沒有哪個大臣敢在他面前倚老賣老。
雖然如此,但大唐的權力中心已經從永安宮轉移到了大興宮,李承乾離君主只差登基這個名義上的差別了。
……
疾陵城,薛仁貴和裴行儉二人來此之后就加固城防,同時招募了一萬名扈從軍日夜訓練,爭取早日成軍。
如此數月之后他們的實力增加了好幾倍,疾陵城被打造的固若金湯,異族勢力來到此處都不敢抬頭正視。
李道宗帥兵前往巴林和大食人進行第一次大會戰,他們就變成了大后方。兩人不敢懈怠,加強戒備防止有人作亂。
然而怕什么就來什么,很快他們就得到消息:突厥人阿史那賀魯帶領八萬騎向他們殺來,三日后到達。
薛仁貴和裴行儉兩人看到戰報也是面容嚴肅。
“守約可有良策教我?”
裴行儉道:“將軍不見絲毫緊張之色胸中必有良策,何必問我。”
薛仁貴笑道:“一人計短,你也說說自己的意見,咱們可以綜合一下拿出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