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國,壽春。
過去一年對楚國而言,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前后更換了三位國君。
公元前228年3月,也就是去年三月,私傳為春申君私生子的楚幽王羋悍卒,同母弟熊猶代立,是為楚哀王。
楚哀王在位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客殺死。
楚國內亂,負芻自立為楚王,是為楚王負芻。
也是戰國時期,楚國最后一任國君。
出使越國的使節團返回壽春之后,楚王負芻立即招令尹任倪進宮議事。
在楚國,令尹便是最高官銜。
令尹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
相當于秦國丞相一職。
楚哀王死后,上一任令尹李園被楚王負芻滅了滿門。
“令尹以為,楚國該以何種姿態面對越國?”楚王負芻問。
“按使節沿途所見,越國不足為慮,只是侵略成性,還得在吳越、揚越舊地加強戒備,派駐大軍,以免越國狗急跳墻。”
任倪的回答中規中矩。
此人雖是楚王心腹,卻并無什么大的才干。
楚王眉頭一挑,“令尹真的認為,越國敢挑釁我楚國?”他卻是還活在強國的夢幻之中,至今都沒有醒來。
“這……”
任倪一時語塞,面色漲紅。
…………
龍川城,王宮。
御書房內,秦墨同樣正在召見丞相賈詡。
“你看看這個。”
秦墨指了指案幾上的一奏章。
賈詡拿起一看,是新上任的戶部尚書白樺寫的,主要就是關于在異人中遴選典農官,派駐各個部落之事。
毫無疑問,
在越國各郡縣大力發展農業,幫助蠻族告別漁獵文明,全面進入農耕文明,已經成了王庭上下的共識。
這既是糧食供給的現實需求,也是文明發展的大勢所趨。
南越侯府時期,作為侯府長史,賈詡就曾負責在南海郡推行農耕,派出農民協助各個部落開墾荒地,種植各類農作物。
時至今日,
已經收到一些效果,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可是很顯然,無論是推行效率,還是推行力度,都比預期差了一點。立國之后,此事也就落到了戶部頭上。
這才有了白樺的這封奏章。
在奏章中,白樺建議設立專門負責協助部落開墾荒地、處理農事的典農官,長期進駐各個部落,展開一對一的指導。
為了激勵異人,白樺建議,以一年為一個考察周期,對那些卓有成效的典農官可優先擢升為縣尉、縣丞。
看似是選拔人才,其實是點中了玩家的死穴。
想要獲取官職?
那好,去當典農官吧。
考核指標也很簡單,當年開墾的荒地越多,作物收成越高,成績就越好。
就是這么的直接。
賈詡看罷,臉上滿是贊嘆,“此舉甚妙,臣下非常贊同。”
南越軍糧草供給一直靠秦墨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