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太上道院只有一名結丹期學員選擇了碎丹。
剩下的,
要么是還在觀望,要么就是已經放棄了。
對此,
秦墨采取的是“作壁上觀”的態度。
…………
就在秦墨閉關期間,賈詡開始他的表演了。
不出意外,
賈詡出使的第一站并非跟越國臨近的楚國,而是剛剛跟秦國休戰的魏國。
道理也很簡單,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眼下,要從山東各國尋一個最想跟越國結盟的,非魏國莫屬。
迫于國內形勢,秦國暫時是休戰罷兵了,但以秦國的虎狼之心,但凡給它緩過一點神來,就會像惡狼一樣,再次猛撲而上。
非把魏國咬死不可。
在這種情況下,剛剛打掉了秦國的囂張氣焰,還順道救了魏國一把的越國,主動伸來橄欖枝,魏國沒有不接的道理。
在賈詡抵達魏國都城大梁的第二天,兩國就簽訂了盟書。
動作之迅速,
讓其余諸侯國也是大跌眼鏡。
別看齊楚燕等國,表面上把越國當做小透明,可賈詡率領的使節團剛一進入中原,就成了中原的焦點。
各國密探就差二十四小時盯梢了。
但凡使節團在哪個驛站或者客棧下榻,那當天必定會爆滿。
住的都是各國探子,
一個個都還不掩飾,就那么明目張膽地跟著。
中土世界,
隨著賈詡的到來,很是刮起了一場越國風暴。
拿下魏國之后,賈詡這才調轉行程,兜兜轉轉,來到了楚國都城壽春,向楚王負芻遞交了國書。
讓人玩味的是,
收下國書之后,楚王足足晾了使節團半個月。
各家探子也都心領神會,都知道,跟魏國不同,楚國跟迅猛崛起的越國可是有著一段心結。
故意給越國使節團下馬威呢。
賈詡呢?
卻也是一點都不著急,每日里帶著禮物四處拜訪楚國權貴,出入各種宴會,忙的是不亦樂乎。
一下成了楚國的“交際花”。
這么一來,楚王負芻反倒是急了。
不為別的,
楚國疆域是大,可內部卻極不團結,王公貴族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左右楚國的決策。
加之是靠不光彩手段上位的,楚王負芻就更心虛了。
沒奈何,
只能是在王宮正殿正式召見越國使團。
原本,
楚王負芻都做好了跟賈詡打口水仗的準備,預料越國會借機發難,要求楚國歸還越國舊地,否則就發兵云云。
這是強國的一貫做法。
結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賈詡一上來,就帶來越王秦墨的承諾,言明,越國只是繼承了古越之國號,并不繼承古越國領土。
現在的越國王室,也跟勾踐一脈毫無瓜葛。
眼下之意,
就是新生的越國不會翻舊賬,更不會向楚國討要舊地。
只這一下,
就把楚王負芻伺候的舒舒服服,接下來的談判就完全進入了賈詡的節奏,無非搬出唇亡齒寒的那一套,說服楚國加入討伐秦國的陣營之中。
道理也很簡單,
以秦國目前之趨勢,一旦滅了魏國,下一個遭殃的就是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