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的就是五國伐秦。
奈何秦王并未聽取尉繚建議,形勢的發展卻又偏偏印證了尉繚推斷。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作為王,秦王是不會低頭認錯的。
尉繚直感到被人放在爐火上炙烤,手心已經微微出汗,一咬牙,還是說道:“除臣下之前的建議,怕是還要再做一件事。”
“何事?”
尉繚:“主動放棄漢中。”
“丞相可是知道,你到底在說什么嗎?”一股王霸之氣,從秦王身上升騰而起,瞬間充斥著整座大殿。
放棄韓趙舊地,退守函谷關,再放棄漢中,那秦國就將再次自困于關中地區,一夜回到幾百年前。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王上!!!”
尉繚也是動了真感情,言辭懇切:“此番五國伐秦,絕不同以往。那越王存有虎狼之心,明顯是沖著滅秦而來,不得不慎重啊。”
在尉繚看來,現在放棄韓趙舊地,再用漢中堵住越國的貪婪之口,秦國最起碼還能據有關中地區,而且還保存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只等山東各國因為分臟不均而起了內訌,便是秦國再次東出函谷關之日。
眼下秦國要做的,就是忍!忍!忍!
小不忍則亂大謀。
“那也不能拿祖宗的江山社稷開玩笑。”秦王政勃然大怒,“丞相可有想過,本王一旦下達了這樣的王命,那些丟了封地的老世族們,以及剛剛受封于韓趙舊地的將士們,會作何反應嗎?嗯?”
秦國以軍功授爵而崛起,但也受困于此。
每打一場大戰,固然是掠奪了大量的土地,但也會出現一批新的貴族,等著分一杯羹,挖一抔土。
為了有足夠的土地用以封賞,秦國只能不斷對外擴張,再擴張。
真要一口氣放棄大量土地,
那對現在的秦國而言,無異于是自掘墳墓。
作為丞相,尉繚固然可以用最大的理智去考慮問題,但是,作為秦國的王,秦王政絕不敢冒這樣的險。
如果是五年之后,秦王或許會有這等魄力。
只是眼下,
秦王政才剛親政不久,根基還不是十分牢固,絕不敢拿王座去當賭注。
以成全了野心家的期望。
尉繚對時局的判斷或許很精準,但還是缺乏同時掌控國內國外大局的戰略眼光,只知道聚焦于一點,而未顧及全局。
戰爭,
從來都不是戰爭本身,它還是治政的延伸。
尉繚心中一嘆,深深行了一禮,道:“如果是這樣,那臣下建議,主動放棄漢中,集中所有優勢兵力,跟齊楚燕魏四國盟軍傾力一戰。”
“這又是為何?”
秦王很是費解,“丞相不是說,越國才是最大的威脅嗎?為何不集中兵力,跟越國一戰?反而置越國于不顧。”
“越國兵強馬壯,又據有劍門關這等戰略要地。漢中平原地勢開闊,正適合大軍團展開,如果選在漢中跟越國對戰,試問,要往漢中派遣多少軍隊,四十萬,五十萬,還是六十萬?”尉繚頭腦依舊冷靜。
秦王政卻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