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之戰發生前,尉繚說這樣的話,秦王或許不會信。
巴蜀一戰雖然說是越國突襲在先,卻是實打實地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就圍剿了十五萬邊軍,還順帶擊潰了十萬白起大軍。
如果誰還輕視這樣的越國,那真是愚蠢至極。
“一旦將大量兵力部署在漢中,那么,魏國主戰場勢必兵力不足,面對齊楚燕魏四國聯軍,勢必力不從心。兩線作戰的結果就是兩線失敗,繼而導致全盤皆輸,屆時不僅會丟了漢中,還將被盟軍驅趕至函谷關。”尉繚說出最壞結果。
他猜測,
這應該就是越國牽頭五國的目的所在。
占據漢中只是越國的附帶目的,真正目的,怕是要借齊楚燕魏之手,消耗秦國大軍,消磨秦國實力。
等到秦國變得虛弱,那越國這頭惡狼,才會真正露出貪婪的獠牙。
秦王面色陰沉。
尉繚裝作沒看見,自顧說道:“相反,只要放棄漢中。漢中跟關中之間隔著連綿起伏的秦嶺山脈,只需安排十萬大軍,占據幾條狹窄的戰略要道,便可阻擋越國百萬之師。
“屆時,便能將大軍主力部署在主戰場,跟齊楚燕魏四國聯軍展開正面對決,甚至是各個擊破,獲取戰場主動權。”
秦王眼中終于閃過一絲亮光,示意尉繚繼續。
趙高也聽的入了迷。
“相比越國這頭惡狼,齊楚燕魏不過是紙老虎,一旦前線受挫,齊王、燕王、楚王之流就又會想著當縮頭烏龜。
“等到那時,再由羅網放出消息,就說秦國已經跟越國達成了私下協定,以漢中之地換取越國的不進攻。
“王上想想,齊楚燕魏四國得到消息,屆時會作何感想?”此時的尉繚,像極了一個操縱人心的魔鬼。
秦王目光灼灼。
趙高見了,湊趣說道:“自然是會放棄盟約,各自撤兵回國。”
“正是如此。”
尉繚點頭,誠懇說道:“王上,這該是五國最后一次結盟了。一旦將其瓦解,那便耗去了齊楚燕三國最后一點心力,未來,怕是再沒有結盟的勇氣了。
“而且,經過此事,各國對越國怕是會更加忌憚、防備,就算那賈詡口燦蓮花,怕也無法再上演合縱的好戲。
“等到此番危機過去,秦國恢復元氣,到時,是繼續滅魏,還是全力伐越,都全憑王上一心,再無可掣肘者。”
“丞相言之有理。”秦王政終于點頭。
起身,
在大殿中走來走去,顯是還有什么顧忌,委實難以決斷。
前番丟了巴蜀,秦國內部就吵成一片,有封地在蜀地的老世族們更是大鬧了好幾次,資金都還余波不斷。
現在又要放棄漢中,實在是在挑戰老世族的忍耐極限。
一個不好,就要出大事。
可正如尉繚所言,此番五國伐秦,來勢洶洶,絕不同以往,一個應對不好,就可能將秦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兩害相權取其輕。
與其最后兩地皆失,不如主動放棄漢中,以保全韓趙舊地。
棄車保帥,舍小取大。
終于,秦王政下定決定,在臺上站定,腰桿挺的筆直,目光灼灼,沉聲說道:“好,就依丞相之法行事。”
“王上圣明!”
尉繚、趙高齊齊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