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表面朋友終歸還是靠不住的。
…………
薊城,王宮。
還是老地方,老熟人。
這段時間,燕王喜的心情就跟過山車一樣。
越國來犯,他擔驚受怕;
齊楚魏站出來幫忙,他興高采烈;
結果三國明著搖旗吶喊,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背地里卻都打著自個兒的小算盤。
有的還在背后捅刀子,將個大好局勢瞬間葬送。
面對越國六十萬大軍北撤,燕國顯得束手無策。
一則,武織率領的南越軍第二軍團,早早就打下了漁陽郡,為南越軍北上鋪平了道路,掃清了障礙。
南越軍與其說是在匆忙撤退,到不如說是在從容轉場,整個過程井然有序,絲毫沒有給燕國偷襲的機會。
燕王甚至懷疑,
這是不是越國早就計劃好的。
二則,沒有齊國那二十萬大軍趕來匯合,說實話,燕國還真不敢主動追擊,萬一南越軍殺個回馬槍,就夠燕國喝一壺的了。
這一場大戰,越國輸得起,最壞也不過是損失一支遠征軍;燕國卻輸不起,一旦主力部隊損失慘重,那很可能就意味著滅國。
因此,燕王喜根本不敢下令追擊。
“王上大可不必憂心,至少局勢仍舊可控。”樂毅安慰道。
“這還叫可控?”
燕王喜實在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只要越國大軍還留在燕國境內一天,他就一天無法心安。
“正如末將之前所說,越國此番勞師遠征,糧草必定不濟。我們只需切斷越國的海上補給線,時間一長,越國大軍必將陷入無糧可征的境地。”樂毅說。
漁陽郡、右北平郡本身就是燕國欠發達地區,當地存糧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六十萬大軍的補給。
哪怕越國大軍挖地三尺……
在樂毅看來,越國此舉,實在是有些亂了方寸。
“那要多長時間?”燕王喜問。
他不傻,
樂毅之計看上去很穩妥,卻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倘若兩軍長久對峙,越國大軍固然會缺糧,而以燕國本身的補給能力,要供養自身四十萬大軍以及齊國二十萬援軍,同樣也是困難重重。
撐不了多久。
尤其新占領的趙地,還要拱手讓給什么也沒干的齊國。
一想到這,
燕王喜心中就隱隱作痛。
“越國大軍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樂毅很是自信,“越國此番遠征,必定沒想到要被長久困住,并未準備過冬衣物。
“等到凜冬來臨,來自南方的蠻人,在沒有過冬衣物的情況下,怕是不用我們出手,自個兒就熬不過這個冬天。”
燕王喜的目光漸漸亮了起來,有了一絲神采,振奮說道:“大將軍言之有理,那就依大將軍之計,跟越國耗下去,看誰能耗得過誰。”
“王上圣明!”
樂毅寵辱不驚,恭敬行了一禮。
燕王喜滿意點頭,看向太子丹,“切斷越國海上航路之事,就交給你了。”
“父王放心,兒臣必定不讓一艘越國戰船靠岸。”太子丹當即立下軍令狀。
燕國雖然沒有戰艦,更沒有什么水師,但要切斷越國海上補給線,并不需要在海上跟越國艦隊對抗。
只需在海岸布置客卿法師,施展法術,就足以讓越國戰艦無法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