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龍川地處偏避,遠離中土,新朝剛立,正是要統御四方之時,將都城設在此地,顯然是不方便的。
咸陽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歷史上,漢朝就將都城現在咸陽附近的長安。
咸陽地處關中平原,四周皆有天然屏障,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完全符合一朝之都城的戰略防御要求。
只是一點,
咸陽同樣也有點偏,遠離中土。
賈詡話音剛落,顏回就站了出來,“我提議,新朝都城選在洛邑。那里既是前朝古都,又是天下之中,華夏龍脈匯聚之處。立為新都,正是相宜。”
儒家一直主張恢復周朝禮制,
而將新朝都城選在洛邑,便是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正可踐行儒家之主張。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登基稱帝之初,也是將都城設在洛陽,后來又改為長安,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不自信”。
一則是劉邦對后世子孫不自信,生怕他們守不住江山社稷。
故而選在更穩妥的關中。
二則劉邦稱帝時,境內還有大小封國,并未真正實現天下一統。
就更不敢定都洛陽了。
再就是當初的洛陽太過狹小,未經充分建設與開發,確實也有點寒酸。
秦墨自然就沒有這些顧慮,他看中的是,洛陽乃天下龍脈匯聚之處,正是修行的最佳場所,道:“那就改洛邑為洛陽,立為新朝之都城。”
“王上圣明!”
眾人齊齊行禮,皆無異議。
接下來,眾大臣又共同商議了天下行政區劃,取消各國邊界,重新劃分九州,厘定郡縣,全面實施郡縣制。
這在歷史上,或許是開天辟地之事,因為沒有任何先例可循。
越國卻大不相同。
且不說秦墨這個熟讀上下五千年之人,就是賈詡、荀彧兩位來自東漢末年之人,那也都是見過大世面的。
一切都有跡可循。
包括之后討論的皇帝稱號,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計量等事宜,放在秦始皇身上或許意義重大,
在這,不過就是照搬照套而已。
并沒有什么新意。
廷議一項一項快速的過,將顏回、項燕等戰國土著驚的是目瞪口呆。
“難怪越國能一統天下,竟有這等王佐之才。”顏回等人心中驚嘆,對賈詡、荀彧那可真是高瞻遠矚。
就差頂禮膜拜了。
秦墨端坐上首,靜靜看著賈詡表演,心中好笑,面上卻平靜無波,時不時還要當個工具人,好好配合一下。
裝嗶就要裝圓滿。
議定一切,最后才輪到軍隊整編一事。
滅齊之前,越國就已經擁有一百八十萬大軍,除了滅齊費了點兵,之后滅魏、滅楚,幾乎就是一路橫掃。
沒什么傷亡。
正因為此,越**隊規模就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粗略統計,將所有戰俘計算在內,越國一共擁有三百三十余萬大軍,幾乎達到歷史之最,讓人目瞪口呆。
顯而易見,
新生的王朝內無百越之患,外無匈奴之險,是用不上這么多大軍的。
必須大規模裁撤。
如何取舍、整編這支大軍,就是一門大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