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剛過去,風向慢慢就變了。
在洛陽,以蘇秦為首的六國王室遺族進宮,當著眾位大臣的面,向攝政王重申了他們的立場——臣服于大越。
這場戲碼一出,外面那些蹦跶的六國遺族就尷尬了。
正版都認輸了,
一群盜版還有臉再扯什么復國的大旗??
最狠的還是對項燕的輿論攻勢,因為那都是事實,無可辯駁。
老將項燕羞愧難當,再無臉面在項羽軍中領兵,直接回老家隱居,再不過問項羽義軍之事。
等于是一下就折斷了項羽一條胳膊。
隨著風向漸起,關于“惡龍下凡,天下遭劫”的流言,也就越來越有市場。
事實擺在那,
越國自打崛起于百越之地,就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之事,始皇帝陛下也從未有過失德言行,怎么就會受到上天詛咒?
肯定是有妖人在背后作祟。
那這妖人是誰呢?
顯而易見,被龍魂附體的劉邦、項羽兩人都逃不了干系。
…………
到了四月,朝廷醞釀的大圍剿終于開始了。
為了一舉殲滅活躍在荊州、揚州一帶的叛軍,在兵部尚書白起統一調度下,玄武軍、蒼龍軍、城衛軍、朱雀軍各動用了一個軍團。
后三個軍團在裁減之后,等于是全軍出擊。
四十五萬大軍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不緊不慢,每收復一城,就停下來穩固一次勝利果實。
務必不使當地叛亂反復。
看上去,朝廷似乎并不急著在短時間內消滅叛軍。
這是有原因的。
之前白樺跟白起約定是以一年為限,現在才過去大半年,糧草物資儲備還不夠充分,其中一部分還用以賑濟災民。
之所以提前開戰,也是鑒于張儀發起的輿論攻勢,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正可乘勝追擊。
戰事拖的越久,朝廷這邊準備就越充分,糧草物資源源不斷;相反,荊楚大地雖然物產豐富,但是在天災面前同樣無法幸免。
別處百姓餓肚子,楚人又豈能例外?
前期,義軍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是因為他們并不受限于一城一地,近乎以一種流竄的方式發展壯大。
猶如蝗蟲過境,走到哪就洗劫到哪,補給到哪。
可現在呢?
荊揚二州之外的叛亂已經被全數撲滅,劉邦部受困于荊州,項羽部受困于揚州,都找不到突圍的點。
就算跑出去,別個地的百姓也不會再跟著他們鬧。
那是自尋死路。
結果就是,兩路叛軍喪失了最大優勢,只能做困獸之斗。
回顧歷史,
大秦王朝二世而亡,實在有太多的偶然,但凡朝廷有點作為,胡亥爭點氣,局勢也不至于惡化成那樣。
…………
圍剿之戰持續了大半年,一開始雙方還打得有模有樣。
隨著時間流逝,叛軍缺糧越來越嚴重,別說是轄區百姓,就連叛軍將士都要餓肚子,一個個瘦的皮包骨。
這樣的軍隊還有什么戰斗力可言?
結果就是,朝廷大軍才剛殺到城下,當地叛軍根本不做任何抵抗,直接就獻城投降,好像早就盼著朝廷大軍來一樣。
到了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