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搖搖頭,感覺好像都不太好。
緊跟著,朱振堅想到了一種樂器。
他迅速跑到隔壁的樂器室,片刻后,手中拿著一根極長極粗的笛子走了回來。
“你看看是不是這樣?”
朱振堅說著,吹響了這根笛子。
一種蒼茫縹緲的笛音響起,完美復刻了蘇夜之前哼出來的調子。
幾乎就是在朱振堅吹響這根笛子的同時,蘇夜雙手一拍,笑道:“就是這個!
“這個是笛子還是簫?”
“低音笛。”朱振堅道。
低音笛,一種非常美的樂器。它將笛子的婉轉清脆,將簫的悠遠低沉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給人一種似笛非笛,似簫非簫的虛無縹緲之感。使人聽后如癡如醉,神往沉迷。
當然,這種形容詞大概是某位文化人想出來的。
正常人聽不出那么多,只會覺得“臥槽好聽”。
“我大概明白了。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以低音笛開場,之后再將古箏、琵琶等樂器融入其中,編鐘貫穿全曲,副歌部分加入更多的鼓點……隆重,莊重,史詩!嗯,不錯,這個不錯……”朱振堅自言自語著,好像忽然有了靈感。
“我知道怎么弄了!咱們重新編曲!”朱振堅對幾個編曲說道。
“重新編曲?那這個呢?”編曲們疑惑道。
“不要了!”朱振堅相當大氣地說道,就好像這曲子不是他用心寫出來的一樣。
“那咱們這一個來月不是白費了?”幾個編曲面露苦澀。
“真正費勁的是想出一個好的旋律,現在旋律已經有了,重新做應該也來得及。”朱振堅話不多說,立刻開始動手完善這一段蘇夜哼哼出來的旋律。
在朱振堅的帶動下,幾個編曲也快速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倒是把蘇夜這個大老板晾在了一邊。
看著幾人埋頭工作的樣子,對音樂不算精通的蘇夜笑了笑,轉身走了出去。
“真正熱愛自己的職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至少怎么加班都不會嫌累。”蘇夜感嘆道。
離開朱振堅的工作室后,蘇夜便重新投入到緊張的拍攝當中去了。
而朱振堅也沒有讓蘇夜失望。僅僅兩周之后,朱振堅通知蘇夜,新的曲子已經大概創作完成。
“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太好了!甚至比那個更好!”蘇夜聽過朱振堅創作出來的這首純音樂后,當即大喜道。
“那個是哪個?”朱振堅奇怪地問。
“沒,沒什么。這個好,這個有史詩感!你們覺得呢?用這個還是用原來的?”蘇夜問幾個編曲。
“我們幾個在編好這首曲子之后,都覺得這首曲子,更好聽!”朱振堅笑著說道,“蘇導,您不做音樂可惜了。”
“偶爾做做就行了,不能總搶別人飯碗。”蘇夜隨口開了句玩笑。
“那就定下這首?我是覺得這首很好。”朱振堅道,“劇本整個是處于一種激昂的狀態的,雖然讓人熱血澎湃,但總是缺少一種沉穩。這首略帶有史詩感的音樂出來,能夠幫助觀眾凝沉下來,也能更有效地宣傳民樂。畢竟這首歌80%的部分,我都采用了民族樂器。”
“而且編鐘也能夠貫穿其中,展現民族音樂的魅力!比我一開始的劇本安排要好!對,應該這樣!回去我就改劇本!”蘇夜說著說著,自己也好像被朱振堅的情緒感染,激動了起來,“就用它了!”
“這首歌蘇導打算取個什么名字?”朱振堅問。
蘇夜毫不猶豫地說道:“《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