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隊伍中是嚴令出征時,軍中統帥和士兵帶眷屬的,連親兒子朱友珪也只是在輜重后當一個后勤,不允許他私自外出,違令斬。連朱溫都如此,更何況其他人了。
當初朱珍就是私自接家眷,引起朱溫懷疑而丟掉性命的。
這次春節將軍們能回汴梁與家人團聚自然十分高興,他們回到汴梁先到帥府參見朱溫,然后回家與家人團聚。
初一晚,朱溫摟著熟睡的人兒,看到了一串晶瑩剔透的珍珠項鏈,那是洞房花燭夜后,他親手為張惠戴上的。
這時,朱溫不禁又想起了漢光武皇帝劉秀的那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誓言來。
暗想道,“仕宦執金吾,娶妻陰麗華,我已實現,現在與劉秀比起來,就差一件事沒有做到了,那就是統一中原,面南稱帝,既然劉秀能做得到,我朱溫也一定做得到。
這個信念常常出現在朱溫的腦海中,時時提醒著自己朝著這個目標進行。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有一位賢惠的女人,而張惠就是幫助朱溫成就帝業的那個賢惠女人。她不僅在生活上給予朱溫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在政治上給予朱溫更大的幫助。每每在關鍵時刻,為朱溫出謀劃策,還時常提醒著朱溫的不足之處,正是有了張惠的幕后支持,才讓朱溫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草根皇帝之一。
初二一早,朱溫便命人大排宴晏在帥府大宴群臣。
丁會、龐師古、葛存周、胡真、張歸霸兄弟、等一班武將在東邊就座,敬翔、謝瞳、李振、李璠、張廷范一幫文臣在西邊就座。
還有昭宗派來的使節、張全義、羅弘信、楊行密等都派人來向朱溫獻上珠寶為這位東平郡王祝賀新年。
此時的朱溫就像東漢末期的曹操,眼望麾下的眾文武,有了平定中原一統天下的底氣。
他站起身,舉起酒杯,對屬下說:“我出身草莽,多虧在座諸位鼎力相助,東拼西殺才能有了我們中原這片立足之地。我視諸位為我的弟兄,愿大家皆為一家,盡力殺敵,效命疆場,諸位就是我的陳平、蕭何、周勃、樊噲。
現在請諸位滿飲此杯,過一個好年,過完年后各位再上戰場,爭取今年再多打勝仗。”
朱溫當然沒有曹操那樣的文才,但決不缺狡頡與智慧。他從年輕時就行武出身,更懂得士兵和將士們的需求和心理,在必要的時候更會滿足他們,而不被所謂的禮和仁所束縛。
朱溫在行軍打仗的間隙,也不時請幾位文臣給他講前朝和當代的故事,他對人生和歷史也有了不少自己的見解。
如果說一個士兵的目標是當將軍,而朱溫此時的目標卻是盡量擴大地盤,做好一名統帥,為登上最高位置做準備。
正月剛過,朱溫就決定先教訓教訓一下朱瑄、朱瑾弟兄倆。因為不徹底打敗兗、鄆兩軍,朱溫就不能徹底消滅徐州的時溥,而朱氏兄弟老是在他背后戳刀子,朱溫決定帶他的兒子朱友裕親征朱瑄。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蜿蜒北上,望不到盡頭,何等威風!
而另一面,在毫州通往汴州的路途上,只有五十個人,凄凄涼涼,朱友珪坐在馬背上,瘦削的身體和高頭大馬很不相稱,仿佛盆里冒出來一顆豆芽菜。
尤其是在一群軍漢中間,更加可憐。其實朱友珪并不瘦弱,只不過在一群軍中漢子中就顯得特別顯眼是了。
一路上,朱友珪見到不少皚皚白骨灑落在田野,而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白骨上可以看見不少牙印。
可以看出這不是豺狗或者禿鷹的痕跡,更像是人的齒印。古代發生人吃人一般只在兩種時期,自然災害與戰亂。
例如隋末“朱粲有眾二十萬,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噉之,曰:“肉之美者無過于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于餒!”。
唐末“(黃)巢營于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