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正月初一,新春來臨。
老鐘誠在院落里徘徊數周之后,便化為青煙消散。
作為同體的意識,鐘誠自然能看到這位56歲的魂魄載體,化為青煙重新回到了牌位上,順著先前那位青靄觀隱派的素羅小道姑開辟的通道,回到了陰世。
人鬼兩殊途,除夕守歲以后,這些祖先們就要回到幽冥陰司才行。
畢竟這世間的萬物運轉皆有其規律。
鬼物亦同。
鐘誠飄蕩在院落,天邊泛起魚白。
他還能想到那位老鐘誠,在離開陽世時,臉上流露出的那股對家人的眷戀:“或許對你來說,這些家人更有實際的意義吧?”他輕輕搖頭:“這是你的牽掛!”
那是融入這方世界的真正情感:“但我同樣能感同身受!”
可是。
誰說鐘誠,沒有傷感的地方?
老鐘誠代表的是操勞和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和擁護。
而鐘誠代表的,則是年輕人的那股闖勁和精氣神的圓滿體現:“我和你相同,都是為了家族的發展才努力的!”看著逐漸起床的鐘家眾人,他的嘴角出現微笑。
抬頭撇過魚白漸盛的天邊:“怎么著我這個祖宗,也要合格才行!”
“喔喔喔——”
雞窩里,雄雞唱曉,引得靠山村在朦朧中驚醒。
著了通明的燈燭被吹滅。
各家各戶,都起床穿戴好昨晚就準備的新衣裳,喜氣洋洋的出門拜年。
鄉民們的禮節要趕早,不光是代表著尊重別人,更代表對他人的重視和鄰里街坊之間樸實的交情——見面作揖說著吉利話,笑容滿面的攀談兩句,心里都高興。
遇到長輩就做個長揖,或是孩童們歡笑著討要甜果子,總能引得大笑。
往日恩怨或齷齪都不會在今天出現。
再者,小小的靠山村,百余戶居民,又能有什么恩怨?
互相串門的串門,談笑的談笑,哈哈說些笑話聊點家長里短,互相拜訪拜訪,歡天喜地的再吃點料足面白的過年餃子,哪怕寒風吹來,都感覺心里舒坦的暖洋洋的!
鐘家雖說親戚的確不多,但都在村里生活的街坊們還會互相走動。
何況他們鐘家現在還是體面的富戶?
部分鄉民,都會過來串門,沾染沾染喜慶和仙氣呢!
從清晨到中午時分,鐘家的院門就沒停下過拜訪的人群和孩童,往往是三三兩兩的來,三三兩兩的走,又是三三兩兩的結伴過來拜年,家里熱鬧極了!
等到了晌午該吃飯的時候,熱鬧的人群才隨著各自回家才散去。
除夕守歲和初一拜年。
這都是體力活,哪怕精神亢奮,卻還要稍作歇息才行!
直到下午才能歇息片刻,稍稍瞇上那么小會,親戚多的再去鄰村家串門,或是全家人都聚集著繼續開始談笑及做點準備,給晚上和正月的來客,預備下飯食。
畢竟初二都要回娘家,初三初四初五等等還有很多上門規矩。
都要準備才行。
但說是準備,其實也是聚集著說說話,打發時間。
等明天正月初二的日子,兩個外嫁的閨女還會回這個娘家門,到時候女婿也得過來,能不安排上一桌滿滿當當的酒菜,來表示自家對女婿和閨女的關注?
鐘彭氏這位當娘的,對那兩個外嫁出去的閨女,可是特別疼愛!
一個女婿等于半個兒可不是說說的!
而在祠堂。
鐘誠看到家里過來拜年的熱絡鄉民,心里還滿是得意:“這說明鐘家有讓別人來拜年的面子!”不過稍作沉思:“接下來的話,家里似乎也沒有什么事情了…”
正月初一是類中華文明圈最隆重的節日,但具體的事項還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