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曲率科技就是楊宇平帶團隊攻克的。
因此,在人類文明中,楊宇平是曲率科技的權威。
“這個彗星計劃的模型不算復雜,消耗10%的算力應該就差不多了,半個小時就能出結果,你有什么想法現在可以說,我會盡量加入到模型中。”楊宇平一邊分配算力,進行彗星計劃的模型計算,一邊和方源說話。
“和我說話,需要消耗多少算力?”方源隨口問道。
“這個問題很沒有營養,大概十億分之一,其中大部分用來加密通信。”楊宇平回答。
方源聽到這個數據,知道楊宇平所使用的超級計算機應該又升級了。
人類文明向光合文明貸款的30億碳基聯盟貨幣,大部分都用來購買科技了。
所以,現在人類文明的科學家,需要做的是消化這些科技。
因此,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正在以每天一變的速度快速飆升。
計算機的技術水平自然也在提升,所以楊宇平的算力,提升速度非常快,不然也無法實現六個類地行星同時發展的要求。
“按照隨艦科研組的計算,需要將戴斯彗星的直徑縮小到10公里,才有可能達到曲率飛行的要求。我現在考慮的方向是,通過彗星強核力化,縮小彗星的直徑。”方源說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以戰艦環境來要求的話,彗星的直徑需要縮小到8.73公里,而不是10公里。”楊宇平給出了一個更準確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還要縮小這么多?”方源皺了皺眉,感覺縮小到10公里都已經非常困難,要求更小的話,難度必然成倍增長。
“這是用戰艦環境計算的結果,但彗星不是戰艦,所以結果其實是不一樣的。”楊宇平解釋一句。
“怎么說?”
“在曲率驅動科技中,我們的研究環境全都是在戰艦環境下進行的。因為曲率驅動科技,目標就是讓戰艦進行曲率飛行。不過……”
楊宇平竟然還保留了喘大氣的習慣,話說到一半還要停頓一下,才繼續往下說:“不過,彗星不是戰艦,要求可以降低很多。
“曲率驅動是有一個范圍的,但在這個范圍內,每個位置的曲率驅動強度都是不一樣的。
“當曲率引擎安裝在戰艦上,那么我們就需要保證戰艦上每一個位置都能進行曲率飛行,并且不能存在任何的危險才行。
“所以,在戰艦環境下,我們將曲率驅動強度達到10的范圍,確定為曲率驅動范圍。
“然而,并不是說曲率驅動強度9的地方,就不能進入曲率飛行狀態。
“只是說,曲率驅動強度9的地方,曲率飛行不穩定。
“所以,戰艦環境才會要求強度10以上。
“然而,彗星不是戰艦,不需要強度必須達到10,強度9完全可以,強度8也行,甚至可以將曲率驅動強度壓到5。
“只不過,曲率驅動強度壓到5的話,邊緣的部分,可能會出現物質撕裂的危險。
“如果是戰艦,當然不能成功這個風險,但彗星可以承受,撕裂就撕裂,又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方源聽完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追問道:“那戴斯彗星的直徑縮小到多少,就能完成曲率彗星的要求。”
“精確數值是15.22公里,當然在這個數值下,彗星發生曲率飛行的時候,外層部分肯定會出現撕裂等狀況,而且總體的曲率飛行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小時,否則彗星會解體。”楊宇平給出了一個準確的數據。
方源聽到這個數值,眼睛開始亮了起來。
要將戴斯彗星的直徑縮小的10公里,難度非常大,但要縮小到15公里,那難度就相對低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