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收到小青的微信:“我和媽出門了。”齊格簡短的回了話,洗漱出門。
D市是襄渝鐵路的要沖,位于秦嶺向四川平原過渡地段上,總體來說地勢較為平緩。一條河和一大一小兩座山,將全城分為三大片區:老城區是傳統的行政和商業中心,南區是新興的商業中心,西區是新興的文教中心,也是大家普遍公認的高端住宅區。全城總人口六十余萬,轄區人口含所轄縣及縣級市三百余萬人。全市工業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但距離它最近的大城市都有幾百公里,因此自成一體,吸附能力強。
孫大胖所介紹的項目,靠近D市文理學院,臨近新體育館。其背依棲鳳山,左臨連接西區與老城區的快速通道。從各個條件來看,都是十分理想的。
齊格沿著這塊地四周的施工圍擋轉了一圈,地塊呈長梯形,較為規整。雖然手中沒有地塊的規劃數據,但從四周在建項目基本可以推斷出,容積率應在2.5左右。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因為如果規劃容積率過大,開發商會追求利潤最大化,犧牲綠地率,就會降低居住品質,增大建筑密度。這種容積率,對高層來說,是可以做出高品質園林景觀效果的。
在西區各在售樓盤溜達了大半天,搜集了一些樓盤資料,對這個區域的銷售狀況有了基本的認識。然后驅車出城,往西部的鄉村開去。
這是齊格與一些營銷策劃人不同的地方。一般的策劃人基本不會在前期關注鄉鎮的情況,只將眼光聚焦在城區。但齊格明白,這種項目的去化量占一半以上是通過吸引農村進城置業者實現的。而分區明顯的城市有一個特征,便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置業者都會選擇所在方向的區域樓盤。比如這個項目,今后的很大一部分客戶都是來自西郊的。
沿著主干道一直開出去很遠,直到夜晚來臨才回頭。這也是他的一種方法,便是通過夜晚農戶的燈光,來觀察當地農民進城置業的大致比例。他發現,D市的西部農村,苗木培育、鄉村旅游、養殖三個產業都比較發達,并非傳統的農業經濟。而且,回城的時候,大多數農戶都亮著燈光。這一個發現讓他很是滿意。
第一天的調研任務完成,在一個小餐館中填飽肚子便回到酒店,匆匆的洗漱之后開始整理資料。
小青九點多才和他聯系。
“格格,我想你了。”
“我家小乖乖想夫君哪里呢?”齊格調笑道。
“哼!老不正經。今天整天都和我媽在一起,拜訪了幾個學校的負責人。累死了。你呢?情況怎么樣?”
“還好。走路不算太多。到處看了一下。”
“項目情況呢?”
“很好。這項目銷售應該不成問題。只是估計老板的期望不可能太低。”
“哦。壓力太大的話……”小青沒有說完。但齊格明白她的意思。
“明天看看其他片區的情況再決定吧。而且現在還沒有和開發商面談。我明天爭取早一點回來。”
“哦。”小青興致不是很高。
“今天丈母娘大人又說什么了?”齊格轉移話題道。
“她擔心離過婚的男人不懂珍惜。這個我倒是對你很放心,和她說了一些我們的事情。看得出來,她有些抵觸,但是態度明顯的軟化了。”
“還是我家小乖乖最懂我。工作慢慢做,不要太著急。”齊格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