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時候學校會抓捕一些低級異獸,放在訓練館中讓大家練手,一旁還有老師、校醫看著,避免孩子們出現傷亡。
從高二開始,大家都陸續掌握元力技以后,學校就會不時地組織學生們前往一些危險程度較低的異次元空間,到那時候危險系數就會成倍地上升。
哪怕還是會有帶隊老師和校醫跟著,但在異次元空間中畢竟是客場作戰,所面臨的危險可能來自四面八方,即便是學校和老師也避免不了學生的傷亡。
每年都會有些同學在實戰訓練中受傷,甚至還有死亡的案例。
這些傷亡一方面來自于異獸的威脅以及異次元空間的混亂地形,另一方面還來自于學生們的不聽指揮。
經常有學生在異次元空間里因為好奇或者恐懼等原因,擅自脫離隊伍單獨行動,最后發生悲劇的情況。
為了便于管理學生,也為了增強他們在異次元空間中的戰斗力,學校就會鼓勵學生們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天賦、覺醒的元力技的不同,組成一個個戰斗單元。
這就是戰隊的雛形。
通常,為了鼓勵學生們加入戰隊,學校會組織一些戰隊之間的競賽,并視情況給與一定的獎勵,甚至年段前幾名戰隊的成員在高考中能夠得到一定的加分。
所以一般而言,到了高二以后,幾乎每個學生都會組建或者加入某個戰隊。
但在高一下學期就要組建戰隊,難度就有些大了。
因為組建一支戰隊,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元力技之間能夠互補。
比如某個學生掌握了一個殺傷力很強,但需要長時間蓄力的元力技,這時候他就需要一個能抗在前面頂著,或者能長時間控制住敵人的隊友。
再比如某個學生的元力技在干燥的環境中能發揮更大的威力,那這時如果有一個可以控制空氣中水汽的隊友,將對他形成非常有利的臂助。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因此一般同學們都會等到自己的元力技覺醒之后再根據情況來組建或者加入某個戰隊。
而高一下學期,大家的元力技都處于陸續覺醒的期間,即便是已經覺醒了元力技的學生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加入某個戰隊,畢竟這時候覺醒元力技的學生還很少,選擇并不多。
誰知道后面還會不會有人覺醒了更切合自己的元力技。
所以高二上學期才是戰隊成型的高峰期。
而系統不僅要求自己高一下就組建一個戰隊,還必須用這個戰隊打到積分榜前50,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戰隊積分榜上的排名不是單單指某個年段的排名,而是全校的!
這就意味著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都會在一起同臺競技。
從總體實力來說,高三學生肯定是要比高二學生強上一大截的,畢竟人家修煉了三年,不論是元力渾厚程度還是對元力技運用的嫻熟程度,都必然遠超高二的學生。
更別提高一的學生了,他們甚至比起高二的學生還差一大截。
因此戰隊積分榜上的前五十大多數都是被高三的戰隊給占據的,頂多偶爾有幾只高二的頂尖戰隊可以沖入前五十,但排名也不會太靠前,更別說高一的戰隊了。
魁北一中歷史上似乎就沒有出現過高一學生組建的戰隊。
系統每次的任務怎么都是讓自己創造歷史啊?劉珩不禁苦笑地想著。
加上奧賽那個,現在自己身上已經背了兩個地獄級難度的任務了,也不知道自己最后能扛到哪一關。。。
不過這獎勵聽起來倒是不錯,是一個光環類元力技,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樣。
這個時候,劉珩竟然還有心思去考慮任務的獎勵,只能說經過前幾次任務,劉珩的心態也已經磨礪出來了。
既來之則安之,老天給了自己這么一個機會,要么就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大事出來!要么就這樣死去!
我,劉珩,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