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小澤變得樂觀、積極,對于身邊的事物變得熱愛。
小強認真學習,最終在老師的教導之下,有了鵬達援助的教育基金之后,學習終于變得好了起來。
算是一個大圓滿的結局。
然而這個故事帶來的反思,卻引人深省。
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外界事物的孩子,從小的夢想就是能夠學習,徹底走出大山。
一個從來沒有想過,這世上還有人沒有上過學,還有人一天工作到晚,卻只是為了一口熱乎的飯菜而忙碌。
兩個孩子逐漸了解到了彼此的經歷,自然也對未來生活有了一個全新的向往和目標。
而大人們呢?
用這部綜藝的官博下一句被置頂的話來說。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關于孩子的綜藝,更多的是一部對于現代社會教育問題的一次深究。
到底應該把教育的責任歸咎給老師,還是歸咎給家長?
小澤從小就是家長溺愛,不但刁蠻任性,更加無理取鬧。
儼然校園混混的模樣。
這是老師的責任么?
要知道小澤的老師,就是后來小強的老師。
老師都是一個人,而且在學校里,這位老師的風評也都很好。
可為什么小澤卻會變成這樣?
是老師的過錯么?
顯然不是。
那么問題自然也就只能出現在他最親近的人……也就是他的父母身上。
小澤的父母是典型的工作狂。
兩人一年之中,能夠在家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
他們唯一對小澤做的事情就只有一點。
那就是給錢。
小澤在參加《變形計》之前,身上經常揣著幾百塊。
他才只是一個初中生而已。
每個月的生活費就有幾百塊!
而且關鍵是,這個錢如果沒有了,只要一個電話,就能夠立刻得到轉賬!
如此縱容孩子的家長,教導出來的孩子能成什么樣的?
而小強呢?
在離開了家長之后,來到了陌生的環境,然而要不是老師負責,恐怕也要步小澤的后塵。
為什么?
老師都是那個老師,學校也都是那個學校。
學生也都是那個學生。
可只是兩個人交換一下身份,兩人的境遇和精力就完全雷同,這又是為什么?
答案再明顯不過。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家教,才是一個孩子走向何種未來的關鍵!
雖然現在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很長。
但是對于孩子而言,學校只是一種工作的地方。
他也許會在這里學到知識,也許會在這里交到朋友,甚至還會在這里找到心儀的女孩子。
但是學校永遠無法取代家里!
一個孩子的未來,顯然是由家長的不作為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