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在《太子妃》播出的前一晚,那位“大濤愛八卦”博主又發布了一篇文章,大肆批判著現在的網劇模式。
【現在網劇市場的慣性思維和惰性思維太大,看到一個成功的商業元素便希望批量復制成功,自己被“一窩蜂”的制作運動裹挾。
在爆款的狂歡下,投資商,包括演員,只重風口,忘卻本質。
主戲陷入了套路化、同質化的窘境,除了演員不同之外,共用著極為相似的故事核。
許多劇集,剛有了大綱,為了趕上所謂時機,就草草開機,邊寫邊拍。
在藝術美學方面,只求“美”“仙”和“宮”,很容易引發視覺疲勞,也是在窄化劇集的美學拓展。
而《太子妃》更是低成本、粗枝爛葉的代表!
我看了預告,那些浮夸的演技,以及拙劣的服裝背景,簡直就是爛透了!】
【我強烈建議大家抵制低成本圈錢網劇,從我做起,人人有責!】
這篇文章徹底點燃了整個影視圈。
不少電視劇導演都轉發分享了,他們表示網劇的存在只會讓那些有心機的人掐爛錢!
微博一下子變成了網劇的支持派和傳統劇的擁護派。
不少人表示網劇雖然制作成本低,但它不一定就是差的。
只要符合觀眾的口味,那么它就是一部好劇。
至于那些大制作的電視劇,少了這么多經費,可是換來的卻是慘淡的收視率。
李藝看著網上的評論,不由得感慨著:“至于么,我不就是拍了一部網劇而已嘛。”
這時,一通電話打了過來。
“喂,請問您是李藝先生么?”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句甜美的女聲。
“是的,你是?”李藝問道。
“是這樣的,我是香火傳媒的記者,我能占用您一點時間,問一下關于《太子妃》這部網劇的幾個問題么?”記者誠懇的問著。
一般來說,面對這樣的騷擾電話,李藝大多都會拒絕。
但他這一次倒不這么想,因為她想問的是《太子妃》。
“那你問吧,時間不多。”李藝應道。
記者立即感謝著,并且準備好就緒,問道:“請問李藝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接了《太子妃》這部劇的呢?因為據我所知,您一直都是拍著電影,而且已經是十億票房的著名演員了。”
“是這樣的,我一直在嘗試自己不同風格的演技,我想踏入電視劇行業,看看能不能有所造詣,可是你也知道,電視劇和電影,雖然都是拍戲,但隔行如隔山,我不能說一想拍電視劇,就有相應的資源。”
“而剛好有一部網劇,也就是《太子妃》的導演嘗試聯系了我的經紀人,表示很希望我能加入到劇組,我看了劇本后,很喜歡,所以就接了。”
記者聽了后,很是意外:“就這么簡單?”
因為在網絡的謠言里,大家都在推測網劇的制片方和李藝是不是有什么關系,或者說一些更加內幕的潛規則。
“就這么簡單。”李藝笑了笑。
記者也是應道:“那......你對明天播出的《太子妃》有信心么?”
“我說我有百分之兩百的信心,你信么?”
記者支吾了一下:“我信,我當然信。”
“那就行了,我可以保證,《太子妃》一定會火爆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