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票房再低,也能喝口湯。
可有人卻不這么認為。
網絡上大力宣傳《無名之輩》的同時,有人則是提出了質疑。
“我看了預告片,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人物式的影片,但我們不禁回想著,小人物式電影除了星爺拍的好,還有誰能夠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呢?我個人并不看好李藝能夠表達出那種感覺。”
“我也看了預告片,簡單說下,人設和情節鋪排上的欠妥,都在結尾多條故事線交集的場景中顯露無疑。”
“可能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多線敘事,這有別于常見的大情節(主人公單一,敘事結構簡潔明了),即多個人物、多條故事線同時推進,在某些節點上交錯,給觀眾帶來所有因果皆是巧合的錯覺。”
對于這些評論,李藝習以為常。
他甚至心中毫無波瀾。
連電影都沒看,就一副指點江山的樣子。
敲鍵盤誰不會?
李藝并不理會,還是像之前一樣,錄制一個斗音視頻宣傳自己的首部執導電影。
“哈嘍~~大家好,我是李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我猜大家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一定在想李藝又要宣傳什么了對吧?”
“沒錯,今天我就要安利一下我首部執導的電影《無名之輩》,一直以來我都是演員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如今我是實現完美的突破,我成功成為了一名導演。”
“雖然我這菜雞導演除了長得帥點,說話好聽些,平平無奇,但希望能夠大家能夠給我一次機會,去看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不好看的話,你——過來打我啊!”
錄完這個短視頻后,李藝點擊發布。
一發布,那些關注了李藝斗音號的粉絲們紛紛看了起來。
“臥槽,藝哥拍電影了?”
“藝哥可以啊,爭取成為新生代最出名的導演。”
“我怎么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爛片既視感。”
“是啊,多少演員轉型成導演的,都撲街了,我還是觀望觀望。”
......
大家的議論也讓李藝的短視頻一下子點贊無數,評論過萬。
但因為還有半個月才上映,所以除了極個別的口嗨網友以外,大多數粉絲還是很支持李藝的電影。
當李藝錄完視頻后,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
一般來說,對于這些騷擾電話他是懶得接通。
但他按下了接聽鍵,“喂”了一聲。
“您好,請問你是李藝先生么?我是《文娛影評》媒體的主編,我叫莫可兒,請問您最近有時間,我想針對你個人的演藝生涯經歷做個十分鐘的采訪。”
電話那頭是聲音清甜的女生,聽她的聲音,應該像是25、6歲的樣子。
本來李藝對于這些采訪并不感冒,因為來來去去都是這幾個問題。
但因為事關《無名之輩》的宣傳工作,恰好可以利用這一次機會,給大家講一下這部電影的亮點。
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于是李藝答應了。
“那好,那我們就約在今天下午可以么?”莫可兒很聰明,她擔心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提前定下時間,有利于采訪的成功。
李藝尋思下午也沒什么事,便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