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也很好奇,究竟藝哥能夠拍出怎樣的一部喪尸題材的災難片,當我看完之后,我覺得許多網友欠他一個道歉;因為這部電影絕對是今年最佳的影片!
其實這種看來不夠大眾、不夠主流的類型片,在國內從未有成功過的案例;國內一直受歡迎的電影類型是愛情片、警匪片以及動作片等等,所以也有許多網友對這部《釜山行》有一些偏見,認為它是一部爛片。
在形式上,《釜山行》和軟科幻片《雪國列車》情境有一定相似;它們都是父親帶女兒,有小團隊,然后都有打通一節又一節車廂的動作場面。
但兩部電影有個本質上的設定差異,《釜山行》里開往釜山的KTX列車,完全復刻自國內民眾的日常生活,而《雪國列車》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末世故事。
通俗點說,《釜山行》更容易有代入感,出現的人物包括了老少中輕病弱殘孕,完全就是縮小版本的人類社會組成;看明白了這個,你就能讀懂《釜山行》背后的訴求,它并不是噴血漿、玩死慘的恐怖大秀。
與國內常見的完美男主角不同,《釜山行》從男一號到幾個角色,大多是帶有性格弊端上了車,所以當大家直面危險恐懼時,與喪尸的殊死搏斗時,反倒變成了修正人性弱點的契機。
以男二號夫婦兩次被阻攔進安全車廂為例,第一次的實行者是男主,到了第二次,男主自己也跟著變成了受害者。
讓多數觀眾恨得牙癢癢的場面,絕對不是來自喪尸的瘋狂殺戮,而是人類對同伴的輕蔑、敵意和不信任;《釜山行》的熱門,不是大家對這個題材的一時歡喜,也不只是一部電影和一個導演的成功那么簡單。
在影片背后,你會看到藝哥導演對人性的考量,有善良的一方,也有惡意的一方;有完全國際化的運作,也有辛辣入喉的黑色諷刺。電影的高度工業化并不排斥獨立電影的新鮮血液,也能讓偶像明星改頭換面。
無論在格局、橋段還是節奏上,《釜山行》都是亞洲喪尸片少見的成功案例!所以我就一句話,看它,看它,看它!!】
這條微博出來后,被許多李藝的粉絲以及影迷們推上了話題榜。
這個熱度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
當然了,李藝對于《釜山行》的票房還是很自信的,昨晚幫助邱海峰求婚完后,他回家便倒頭睡去,絲毫沒有去關心票房的事。
第二天的早上十點,貓眼票房立即更新了最新的票房數據。
所有人都在期待著。
雖然這一周只有四部電影上映,但都是重頭戲。
正當他們滿懷期待去看票房數據時,每個人都大跌眼鏡。
他們怎么都料想不到竟然會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票房:
《釜山行》,首日票房2.1億。
《明日邊緣》,首日票房620萬。
《南方車站的聚會》,首日票房320萬。
《芳華》,首日票房257萬。
他們都清楚《釜山行》會有一個不錯的票房賬,但沒想到票房竟然這么高!
的確把他們嚇了一跳!
首日票房2.1億,縱觀整個票房記錄都是名列前茅的地位了!
令大家驚訝之余,他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事。
那就是馮曉剛導演的《芳華》票房竟然拍在第四名,而且相差的差距非常大,首日票房只有257萬!
他們不由得想起之前馮曉剛導演公開點評李藝導演的《釜山行》。
不少網友都在網絡上調侃起來,聲稱這簡直就是啪啪啪的打臉啊!
許多媒體也都第一時間聯系了馮曉剛導演,想讓他針對這一次票房情況做一些采訪。
可馮曉剛就好像人間蒸發似的,壓根不給媒體們找到的機會!
不過馮曉剛找不到,他們倒是把目標轉移到那個“大導演”身上!
那就是李藝!
此時的李藝還在呼呼睡著,手機卻不停地響著。
手機鈴聲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把他吵醒了。
李藝“喂”了一聲,吐槽道:“這才幾點啊?”
“我的祖宗啊,這都十點多了,你怎么還在睡啊?!你知道媒體們找你都找瘋了。”張曼芬在電話那頭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找我干嘛?我又沒啥爆料。”李藝嘟囔著。
“《釜山行》首日票房破兩億,你不激動么?”張曼芬無語起來,“現在許多媒體都在找你,想要采訪你,你看看你等會有沒有時間......”
“呼嚕嚕嚕嚕嚕......”
“喂?喂??!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