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見方丈似乎感興趣,便拿著自己的冊子遞給他看。
方丈很耐心,一頁一頁地翻著。
當他翻到第十頁的時候,他笑著指道:“小施主,你這里寫錯了一個字。”
李藝一看,發現還真的是寫錯了。
他不由得欽佩道:“方丈果然是慧眼如炬,一下子就找到了。”
“我只是經文讀多罷了,若是施主也像我這樣的話,那么你也能其義自見。”方丈笑了笑。
他隨即放下冊子,來到書閣的左側,從上方里拿出了一個本子,遞給了李藝,說道:“這里面有關于詠春拳的招數以及理論基礎,你可以先學習一下。”
“好的。”李藝點著頭。
他拿著手中的書,有些興奮。
而方丈卻沒有離開,捋著胡子和他說道:“你知道什么是詠春拳么?”
“啊?”李藝愣了一下,隨即說道:“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
“其中詠春強調的是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
李藝在上山之前就已經看了許多關于詠春拳的知識,所以能夠脫口而出。
方丈聽了后,點點頭,表示肯定。
“那你知道詠春拳的起源么?”方丈又問道。
這一點倒是把李藝難住了。
畢竟關于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
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一步步發展完善才有今天的地步。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于福建,而揚名于廣東佛山。
但是由于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再則就是野史的描述。
所以李藝搖著頭:“并不太清楚,還希望方丈能夠多多指教。”
方丈笑著坐了下來,示意李藝也坐著,隨即說道:“有一種說法是,詠春拳的創始者胡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她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一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枚師太在南少林鶴拳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術,并傳給嚴二、嚴詠春父女;其中嚴詠春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拳術,后稱“詠春拳“。”
“當然了,這些都是眾說紛紜,我們不說也罷,對了,我聽徒弟說你是演員大明星是么?”
李藝得知方丈知道自己的身份,便也坦然道:“是的,這一次來貴寺就是為了學習詠春拳,想要拍一部關于詠春的電影,方丈師父知道葉問么?”
方丈一聽到這個名字,猛地顫抖了下。
那神情像是李藝把他埋藏多年的種子給挖了出來。
方丈沉默了好一會兒,隨即說道:“原來你是為了宣傳詠春才來寺里學藝,那明天開始我就教你吧。”
“啊?”李藝不太明白:“方丈也會詠春么?那禪燈大師......”
“我就是禪燈,我是葉問的弟子......”方丈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里帶著淚水。
像是回憶著過去......
PS:想必大家也知道最近風波不斷,那就是關于平臺看免費的事;而我心里很無奈,其實我每個月花那么多時間寫,結果大家卻可以免費看?
說實話,我每個月的稿費真的很少,我也不賣慘,但是我憑著雙手得來的稿費為什么一點點都沒了!我希望我還能繼續堅持吧,大家也訂閱一下,支持一下作者,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拿什么信念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