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資料說詠春拳是女人的拳又怎么了,我天天在家窩著,天天陪老婆,你能指望我跟楊過似的劈波斬浪的打出黯然**掌么?”
雖然有許多網友都肯定著這部電影,但同時也有一些過于吹毛求疵的觀眾。
“太過套路了,喜歡看拳腳功夫的倒可一看,其余全部程式化,讓人提不起興趣。”
“臺詞平淡,劇情也缺乏波折。”
兩邊的網友都互相較量著,似乎都想證明《葉問》在這檔片期中的地位。
另外還有許多網友也在等待著著名的藝哥粉絲,“娛樂圈知往事”的微博更新。
大家都知道,每次當李藝出新電影時,“娛樂圈知往事”都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其他人并不知道,其實“娛樂圈知往事”就是宋瑩瑩本人。
其實宋瑩瑩剛從電影院回來。
以往她都是等第二天的時候再去看電影。
可因為時間點有些特殊,大家早在好幾天前,就在微博上評論,表示期待自己能夠早些更新微博內容。
所以宋瑩瑩頂著犯困的身體,看完了《葉問》。
看完《葉問》后,她不困了!
這簡直就是一部熱血的電影啊!
于是,她立刻回家,發了一條微博。
微博內容:【《葉問》絕對值得讓你連續去電影院看兩遍!!
第一遍,看眼花繚亂的功夫,因為電影票的價值全都化成了以秒計時的拳腳之間;第二遍,看功夫背后的蕓蕓武者,他們用短暫或跌宕的人生畫出一個暴戾的問號:世事無常,武者何為?
PS:有點點的劇透;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片段,以輕快詼諧的情節帶出了一群抗戰前夕中國民間武林的眾生相。
當時號稱武術之鄉的佛山,拜師學藝切磋技藝成風,其中當然也不乏門戶之見、高下之爭。
在這不長的篇幅中,對武癡迷者有之,以武撐門面者有之,用武征服他人者亦有之。
而故事的主角葉問,在這熙熙攘攘的武者之中,卻是一個雖愛武卻無爭、既內向且謙和的一流高手,同時還是個愛家顧家、“尊重老婆”的富家子弟,PS:這像不像YY里的主角?你們想到了誰?
在這種生活大背景下,習武純粹是一種日常生活方式,展現了草根的野性和諧趣。
以金山找為代表的北派武學帶來的威脅,算是本段戲劇沖突最為激烈的一幕,卻也在葉問的雞毛撣下,以最家常的方式被消解,并在眾多武者的追星狂歡中落下喜劇的幕布。
可是,后來的侵略者讓葉問陷入困境;廖師傅最終死于曰本人的冷槍之下,也間接地死于他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缺陷。
他的死,加劇了習武者追求功利性的迷失:武功再好也挨不過一槍,武者何為?
葉問深知這一點,感到茫然和失落,一身的上乘功夫,卻只能去挖煤來換取一塊烤地瓜,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同胞慘死而無力施救。
《葉問》除了給我們帶來詠春拳的精彩表演外,還拋給了我們這個存在主義式的嚴肅命題。
我們的傳統武學,被好萊塢拿去用威亞和電腦締造了“功夫之王”,喜歡“拿來主義”國產導演又活學活用地制成了諸多燒錢大片。
當武打成為特技和噱頭后,張徹時代以“武”打出男兒熱血和俠氣的電影匆忙退場。
如今,《葉問》藝術地再造了一個熱愛武術如生命的一代宗師形象,并試圖喚醒我們對中華武學的真正回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葉問》當之無愧地稱得上近年來最好的功夫片!】
這篇文章一出,立即獲得無數網友的點贊。
并且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中國武術協會竟然轉發了這條微博!!
這是側面肯定李藝拍這部電影的意義么?!
就在大家都在討論《葉問》究竟能夠獲得多少票房時,又一個毀滅性的消息炸了出來!!
湯姆斯霍克竟然在社交軟件上公開表示:詠春拳,我覺得還是不行。
這句話徹底激怒了萬千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