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平時上課也想,無法好好學習。后來又發展到看到衣服上有點臟或有點小線頭之類的也想。這一毛病持續了差不多一年。”
“后來我又開始嫌別人臟,嫌東西臟,總怕別人把什么病傳染給我。有一次,筆不小心摔在地上,我就想,筆掉的地方也許有人吐過痰,也許有人的鞋踩過,于是覺得很臟,摸完筆后就什么東西也不敢摸了。
還有一次,一個同學做了手術,我知道這種病根本不傳染,但我仍然十分擔心,有時這個同學碰我一下,我就十分緊張,把碰到的衣服的那個地方擦了好幾遍才放心。”
“再后來,對學習上本不該想的問題胡思亂想。比如3是6的1/2與36的1/2倍,我就懷疑,心里也知道它們意思一樣,但還是懷疑,就查找各種資料。就這樣無休止地懷疑,弄得頭昏腦脹,十分難受。就是買東西時也老懷疑算錯賬。”
李藝聽到這里,音頻的聲音結束了。
他問著宋瑩瑩:“這是為什么?他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宋穎已經解釋道:“他患上了強迫癥,而強迫癥的典型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并存,二者的沖突導致患者十分痛苦。由那個學生反映的情況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強迫性神經癥,也就是強迫觀念并伴有強迫行為。”
李藝并不知道這些專業術語,便讓宋瑩瑩簡單些。
宋瑩瑩聳聳肩,“簡單來說,強迫癥屬于一種壓力型的神經癥,往往由重大現實生活事件引起。”
“張同學自從打架被開除以后,面對學校、家庭及村里人對其看法的三重壓力,產生了很強的悔改心理,所以自從返校后,為人處事十分小心,與前判若兩人。”
“但因為他的毛病時間已久,擔心克服不掉,再度引起同學及老師的不滿,因而對老師、同學的反應十分敏感,便加強自我克制,而越加克制,越擔心他人看法,矛盾癥結由此產生。隨著壓力的加大,矛盾的加深,矛盾沖突發生變形,由擔心他人的看法發展為對自身物體及身體有關部位的關注,后來又發展到對他人的懷疑,最后發展到對學習內容的懷疑。”
“其實強迫癥狀的形成往往以強迫性格為背景,他原本性格開朗、大膽、滿不在乎、不拘小節,自經歷那次事件以后,力圖改變自己的性格,由于改變和完善的途徑不正確,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致使性格變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膽怯,這就具備了強迫性性格特征。”
李藝聽完后,覺得很是意外。
他本來以為,強迫癥頂多就是微信來消息后會點開;朋友圈有紅點后會點開;打錯字會撤回重新發。
但他沒想到,那位張同學竟然會因為打架的事而變得強迫自己。
他便繼續問著宋瑩瑩:“還有這些類似的案例嗎?”
宋瑩瑩點著頭,繼續說道:“這些天來一個企業文員,她說自己參加工作五年來,在單位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差,連帶著回到家里的情緒也不好,最近一段時間,連她最好的朋友也與她產生了矛盾,她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改變這一切,回到家里和老公傾訴時,老公建議她去找心理咨詢師聊聊。”
隨后,宋瑩瑩便又播放了一段音頻。
聲音是一個北方口音的姑娘,她長嘆一口氣:“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對別人也很好,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本來和我關系很好的人會越來越遠。我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參加工作五年了,我一直在這個單位。本來相處得很好的同事,現在都不愿意和我在一起。特別是我最好的朋友悅悅,一個辦公室坐著,現在也對我很冷淡。”
宋瑩瑩問著婷婷:“你和悅悅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婷婷回答:“悅悅比我來得晚,她剛到公司的時候,誰都不認識。我覺得我應該照顧一下新人,就幫了她很多忙,所以我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好,成了好朋友。我對她真的特別好,幾乎什么事都先考慮她。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前段時間,悅悅開始疏遠我。我很生氣,質問她為什么疏遠我,她居然不承認,還說她覺得這樣挺好。”
李藝聽完后,直接給出了自己的想法:“人與人之間都需要一定的距離,她的確對別人很好,但是,如果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過親密,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私人空間被侵占,并因此感覺到不舒服而想和你保持距離。”
他抬頭,問著宋瑩瑩:“我說得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