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世間道理。
明白帝國道理。
明白學宮道理。
則會產生滿腹疑惑,同時更會發現許多不同尋常的樂趣,位于北樓斜對面山上的年輕書生,穿著尋常的衣衫,難掩深入骨髓的貴氣。
青年書生常年不下山,頭上束發的絲帶飄逸于風中,山下經過的學生,很難通過視線發現山上的青年。
青年在山上,有好幾年……
……
……
學宮外面有輛華貴的馬車停在白色石柱前,自車內走出道蒼老的身形,抬頭挺胸,自帶威武霸氣。照樣老者有難掩的蒼老,能瞧見其年紀到底有多高。
仆從把老者攙扶下馬車,老者望著學宮大門,陷入沉默,那種威武霸氣顯得落寞和異樣,總是有些不同尋常的差異。
“老大人,走吧!”
老者擺了擺手,負手而立:“就在外面等我,或許時間不長,或許時間很長,若天黑時,還未出來,你們便明日再來接我。”
仆從道:“明白。”
老者慢慢悠悠走入學宮,步調很慢,慢到走了幾步,距離都很近。不過老者身姿挺拔,從背影來看,半點晃動都不曾有,渾然像是散步的青年。
若非滿頭白發蒼蒼,兩邊耳垂上有斑點,從別處看,是絕難看出老者到底是何等年紀。
上課時間,學宮很是靜謐。
老者漫步學宮,五十年前,他曾在學宮里面讀過書上過課,那時候的學宮不算帝國最尊崇的地方,卻也是世間書生唇齒不能丟的圣地。
以學宮學生的身份為傲!
不管是以前,還是老者那年代,都是世間最尊崇的身份,連是皇帝陛下二十年前,都曾在學宮學習過。
前面幾代皇帝,少年時,學宮讀書都是必不可免的。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現今的太子殿下,幼年少年,乃至青年,都從未進入過學宮,更不曾讀書。
皇帝可能廢儲的傳聞,便是來源于此……
……
……
梁興居心里的憂慮越來越深,惴惴不安的情緒愈發明顯,抬頭凝望著遠處的天際,一望無際中全是湛藍的天空。
今晨的大朝會結果,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學宮,直接寫成信件落到他的桌案上,完全出乎意料,讓他看不懂,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理寺不摻和案情,是他能預料的,江文通不過墻頭草,好不容易被壓在墻角,還要用他來測風,豈能輕易搬動。
咸陽府令狐出獄,重新開始調查案子,是最正常的操作,不過沒有線索,是桃源小先生出手,自當全無先線索,即便有所查探,怕都是草草了結。
太常寺被皇帝調入其中,是他目前為止,百思不得其解的。太常寺擁有什么職責,學宮祭酒是最清楚的,貿然不會參與帝國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