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原宋國與帝國的融合程度極高,某些方面卻是有難以相容的地方。宋國國教清塵寺在江南道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反倒是帝國的修行者,或是修行法,在江南道基本完全沒有存留的位置。清塵寺坐落在江南道首府金陵多年,清靜寧和的形象維持幾百年,早已深入江南道百姓的心中。
正是如此,使得十幾年前那場戰爭,讓宋國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本質上都處于滅國的狀態。國家興衰榮辱在江南道百姓的眼中最是通透,他們明白經史子集,自然了解王朝更迭的真理。
在那些讀書人眼里,宋國國君雖是溫和仁愛百姓,延續著宋國一貫的作風。但國君有德而無能,顯得特別平庸,國君庸而不昏是當世諸強爭霸當中最可憐的。
讀遍世間書籍的士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宋國本質上存在的弊端,國君仁德無能,再是如何抵抗,國家敗亡都是可以預見。
不曾想,幾年后爆發諸國入侵的戰爭,宋國國君受到西方諸國的脅迫和誘惑,鬼使神差加入北伐的戰爭,想要老虎嘴里拔牙。
對于做國君的人來說,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是必不可少的野心。即便這樣的國君再是無能,再是平庸,再是仁德,面對這樣的誘惑,都不可不動心。
何況宋國雖然居于南方偏僻之地,圍繞著世間最富饒的疆域,被越國和帝國共同覬覦世理所當然的。南方兩國向來共尊西齊天池,強橫的西齊天池脅迫之下,宋國不管出不出兵,都必須出兵。
基于此,宋國國君親自在校場點兵,出兵前還親自到國教清塵寺去詢問主持大師,是否可以跟隨西方諸國共同討伐大秦帝國。
清塵寺直接閉門謝客,沒有理會這位國君虔誠而真實的問題。
出兵代表著兵敗。
帝**隊南下,直接選擇最薄弱的宋國邊境,一擊必殺,導致宋國邊境全線潰敗,大軍乘勝追擊,南下橫掃,直接占領宋國全境,與西方諸國聯軍有了扳手腕的著力點。
時值大戰開始的一月時間,宋國潰敗的程度遠超西方諸國聯軍的預測,本以為宋國再不濟,都可以保持三月時間,不讓大秦有絲毫存進。
他們沒想到宋國弱到如此程度,一月時間不到就被大秦占領全境,連是自家王室都被直接擒拿。同時他們沒有想到大秦如此強橫,揮兵如閃電,頃刻間擊潰宋國邊境,簡直不費周折。
如若不是宋國國教清塵寺出面,怕是宋國王室會被帝國直接覆滅。清塵寺在世間擁有無與倫比的特殊地位,帝國給了清塵寺面子。
同時兩方約定,宋國腹地改為江南道,需要清塵寺出面幫助帝國統治同化宋國,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江南道。
為了保住宋國王室,報答王室給清塵寺幾百年的崇高地位,清塵寺對于帝國的條件,選擇答應,同時規勸王室莫要再有復國的念頭。
大秦帝國兩軍南下,便是把西方諸國聯軍打的潰不成軍,一舉滅掉宋越兩國,還有西方幾座小國,不是以宋國的國力能夠抗衡的。
宋國國君無奈接受事實,郁郁寡歡,于滅國半年后,郁郁而終,至此,宋國再無明面上的國君,宋國王室從根本上直接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