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瞬息萬變,魏功臉上的驚訝頃刻間斂去,到底是天命巔峰的修行者,有著極其強悍的臨危不懼之能。
何況現在根本不是什么臨危不懼,不過是聽到些長久未曾出現的事情,因而有些震驚罷了。
帝國五十年來不出太尉之責。
本來以為在十幾年前,軍神李立青以軍部尚書兼任南軍元帥,同時又是打贏西方諸國入侵戰爭的三軍總指揮。
有著兩座強國的滅國之功,更是有著幾座小國,開疆拓土排在前面的存在。如果李立青都坐不上太尉的位置,那帝國之內怕是沒有誰有資格坐上太尉的寶座。
都當咸陽的朝臣以為大戰結束之后,李立青必然要坐上太尉的寶座的時候,李立青忽然上書乞骸骨,請求歸老。
而皇帝陛下對于李立青的乞骸骨,有所挽留,最后還是準予。至此開始,朝臣便是知道有李立青在的一天,帝國便永遠不可能出現太尉。
三公當中太尉的位置必定空著。
而幾年前的云侯事件,使得一場席卷咸陽的風暴驟然而起,當時的御史大夫卷入其中,沒有任何狡辯的承認做過陷害云侯的事情。
從那時候開始,帝國便很難出現御史大夫,至少在皇帝陛下在位的時候,肯定不可能出現御史大夫。
三公之位,便是空缺兩座。
雖然有著兩位丞相坐在三公位置上,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太尉主管帝**隊,按照道理說,有太尉定然沒有軍部。
自太尉不曾出現,軍部尚書的責任倒是重要了幾分,不僅承擔著曾經軍部押運調整三軍行軍路線和糧草的責任,更是有著指揮三軍的任務。
不過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軍部尚書手里面沒有軍權,三軍元帥是可以不用聽軍部的命令。何況在此之前,軍部本來就沒有調動三軍的權力,這種畏懼沒有出現,自然而然,皇帝想要讓軍部起到的作用就無法起到。
軍部掌三軍細枝末節的事情。
太尉府則是有著調節三軍行軍作戰的責任,且太尉手中擁有軍權,擁有皇帝陛下賜予的兵符,乃是鐵打的實權派位置。
要是之前李立青沒有出仕,繼續在隴西道祖地里面養老,以項信的功績,擔任太尉之責倒是沒什么問題,畢竟他是軍方第一人。
可現在李立青已經出仕,又是在河北道擔任大總管,要是項信越過李立青,直接成為帝國太尉,位置還在軍神李立青上面,那未免有些荒唐。
李立青軍神的名號乃是出自朝堂,出自皇帝陛下的詔書,要是軍神沒有資格坐上太尉,而不是軍神的項信坐上太尉……
皇帝陛下否定的要么是軍神,要么否定的是李立青,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能夠引起朝堂的爭議。
魏功回過神,立刻勸道:“陛下,李立青由你邀請擔任河北道大總管,又是有陛下賜予的軍神之稱。”
“現在項信坐上太尉的位置,怕是朝野議論……”
皇帝陛下目光放在遙遠的遠處,再想著腦海里面回蕩著的那道念頭,最終是沒有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