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想要的,則是公平和答案。
皇帝陛下以御史大夫和幾位九卿的性命給出答案,展示在三軍面前,倒是沒誰有意義。
至于那真正的幕后黑手,皇帝陛下痛心疾首在御書房思考數日,都是沒能果決。
沒有辦法,虎毒不食子。
云乾雖然如同他的親兄弟,可另外一邊到底是他親兒子,已經失去云乾,不能再失去另外的。
當然三軍壓制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西軍和北軍都是有著嘩然之聲,兩方元帥都是出聲。
南軍雖然有些嘩然,喧喧嚷嚷不同尋常,可是畢竟地處南境嶺南道和江南道。
不諳世事,聲音則是要渺小的多,同時帝國南軍元帥項信在這件事情上并沒有出聲。
當時的軍方,倒是有人小聲議論南軍元帥項信。可項信地位崇高,和李立青同時代。
沒誰膽敢當著面大聲說,軍方不敢說這類事情。
而文臣更是不敢,畢竟項信不出面,對他們來說可是減少了不小的壓力。
畢竟軍方北軍元帥出事,首當其沖遭受打擊的便是文臣序列,在咸陽的朝臣那段時間苦不堪言。
整日都是聽到外面哭鬧的聲音,可是不敢出去,整日戰戰兢兢,唯恐那些禁軍來到自家的門前,要抓人。
躲過那場風暴,他們深知軍方不可招惹,從此之后,文臣序列對于軍方則是要收斂起來。
但是在朝堂上站著的武將序列,則是沒有那般好的待遇,反而遭受文臣序列最猛烈的還擊。
畢竟文臣遭受非議,戰戰兢兢的時候,武將序列可是風言風語不停,對于文臣這幫睚眥必報的讀書人而言,怎么可能不報復回來。
在他們心里,軍方不敢惹,你們這些手中沒權的武將序列還不敢打壓。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柳如逝擔任軍部尚書之后,數年不在朝堂上面說話的緣故。
非是他不想說話,而是他沒有說話的底氣,那群武將序列的軍部官員,直接被瘋狂后的文臣序列給打趴下了,還沒緩過勁來。
……
……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項信當年沒出聲的事情,好多官員都是沒有想過來,卻是不妨礙他們彈劾項信。
對于文臣而言,雪中送炭是不會在意的。
絲毫沒有想到當年項信在三軍嘩然,壓服朝臣的時候,可是半點話都沒有說。
否則以項信在軍方的威望,他當時的話,可以比擬李立青帶領的隴西道。
要是項信出口,怕是帝國文臣官員幾年都緩不過來。畢竟李立青帶領的隴西道世家,加上項信帶領的帝國三軍。
可不是簡單的一加一,造成的后果必然呈幾何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