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著該去見見那位新任學宮祭酒的,沒想到對面的女娃如此熱情邀請。
倒是讓項信有些失措,好在于他而言,見不見梁興居都不是特別緊要的事情。
只是想要在回到咸陽的時候見一見,知曉個咸陽當中的大概,拖延些時間好思量問題。
沒想到在對面這女娃的口中,倒是明白知曉大部分來自咸陽得事情,某些朝堂的事情雖然女娃表現的諱莫如深。
但是在言談舉止當中,項信倒是看得出來,對面的女娃其實是知道整件事情的。
可能礙于某些因素而沒辦法告訴他,項信對此倒是沒有任何興趣不滿。
作為帝國的南軍元帥,以一葉知秋,對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只要真的想要去思量。
咸陽朝堂的事情再是復雜,到了他的眼里都不過爾爾。朝堂爭權,在先帝時期,項信不是沒有見過。
只是那時候的軍隊當中,帝國朝堂的爭權那般掀起軒然大波,都是沒辦法影響到帝國的軍方。
要是誰敢把爭權的路子帶到軍隊當中來,毫不客氣的說,那樣的人必將遭受全體三軍的斥責和仇視。
沒辦法,在帝國當中,要是真正純潔無暇的地方肯定是沒有的。可要說是相對的話,那軍方無疑要比朝堂干凈的多。
沒誰膽敢在軍方撒野,畢竟帝**方掌控著帝國的軍隊,算是那批真正意義上的將門們的自留地。
要是朝堂上面的朝臣們想要染指,別說是文臣序列,就是整座朝堂上面的官員加起來,都是沒辦法與軍方抗衡。
在帝國來說,說得極其通俗點,掌握著帝國的軍隊,便是帝國最厲害的人物。
正是如此,之前項信出任太尉的時候,才是遭受那些朝臣們瘋狂的彈劾。
無他,太尉手握帝國三軍兵符,有著極其高聳的權柄,要是讓項信上位,那些朝臣的利益必然受到極大的削減損害。
因而瘋狂的彈劾,但是發現皇帝陛下意志堅決的時候,他們又是不敢再繼續上奏疏。
整座帝國當中,皇帝陛下擁有極高的權柄和話語權,只要他不同意,或者決定下來的事情,沒誰可以更改。
他們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皇帝陛下,可當他們發現皇帝陛下的意志根本不允許他們影響的時候,便是極其知趣的選擇緘口不言。
若是在這樣的時機當中可以趁機撈取重要的利益,對他們而言將是無比美好的事情。
利益和掙扎總是在一起的。
皇帝陛下不允許不同意他們的彈劾,自然而然需要拉攏他們,給出他們想要的利益。
所以在之前,皇帝陛下不同意他們對項信的彈劾,甚至都不允許他們繼續上奏疏。
直接封禁御史臺,但是同時又是把御史臺拿出來,空缺的御史臺便是極其鮮美的肥肉。
那些朝臣自然而然如同餓狼看見獵物般欣喜,忘記之前項信出任太尉的事情。
直接陷入爭搶御史臺權柄的戰斗當中,想要在御史臺里面占據一席之地,使得自身的權柄更加深重。
但是就朝堂而言,沒有誰比大儒言正忡更加適合御史大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