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言正忡乃是世間知名的剛正不阿,非常附和御史大夫的權柄性格。且言正忡乃是帝國大儒,門下弟子無數,有著能夠招惹朝堂,甚至直接鎮壓朝堂的作用。
非是這些朝臣不想推上自己得人員,而是御史大夫太恐怖,他們不能讓自己得人上位,同樣不允許別人上位。
只能心照不宣的選擇最合適,最剛正不阿的存在,出任御史大夫,這樣誰都沒辦法在御史臺找好。
在御史臺面前,他們沒臉,但是那些政敵同樣沒臉,這樣對他們彼此而言倒是最完美的解決辦法。
朝堂上面的事情,沒有兩全其美,只有兩敗俱傷。
所謂的共同認可,其實就是兩敗俱傷,畢竟在朝臣們眼中,沒有得到的東西就是損失。
哪怕這樣東西本來就不是他們的,但是只要這件東西空出來,便是理所當然認為就是他們的。
失去一道官署的主管官員,讓旁人上位,要是不屬于兩派,那便是兩敗俱傷。
在朝堂上面,基本上都是兩敗俱傷,這是皇帝陛下治國十九年最杰出的手段。
權衡之道,御下之術。
帝王心術,權謀之道,歷來都是帝王應該掌控的手段,而當今皇帝陛下更是其中的優秀者。
朝臣千千萬,來來往往不知道多少,但是千年來的帝王,卻是僅僅只有五十幾位。
要說帝王之術最杰出的皇帝陛下,自然當屬幾百年前世系調整的世祖皇帝。
出類拔萃之中,后來鮮有能與之比肩者,好在截止到目前本朝皇帝,帝國歷經三朝明君。
自世祖皇帝之后,雖是出現無用庸君,卻是沒有出現一位昏君,對于帝國而言倒是極好的事情。
……
……
只要項信聽到開始的話語,自然而然便是能夠猜到后面得事情,他到底是聰明的,對于帝國朝堂不可以說了如指掌,卻是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
如他們三人,李立青和他都沒有在朝堂出現過,但是仝致遠時常在朝堂,可謂是其中權謀的佼佼者。
整座帝國來說,沒誰可以和仝致遠的權謀之道比擬,連是本朝皇帝陛下的權謀之術都是來自仝致遠的傳授。
權謀之道和御下之道總是有著相似之處,項信處于帝國高位,自然深諳御下之道。
御下之道之中,再是結合與仝致遠耳濡目染的權謀之道,兩者相合,自然對于朝堂有所了解。
項信不排斥朝堂的爭斗,卻是認為他們該是有著明確的時間決定,不要完完全全淪為爭權的工具。
如現在咸陽的情況,為了御史臺的官職,而大肆拉幫結派,同時上奏疏脅迫皇帝陛下出讓帝國九卿的空閑位置。
脅迫君王,歷來都是大不敬得事情,在項信看來,那些朝臣是忘記了當年陛下的威儀。
想到這里,項信眼帶寒芒,來自戰場的殺意頓時涌現,讓人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