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之內,達官顯貴都是聽到執金吾公子被神秘人當街抓走,至今都沒有下落。
同樣那些達官顯貴想要尋找那輛馬車的蹤跡,都是找遍都沒有找到。
無他,跟著馬車的那群隨從反偵察能力實在是恐怖,能夠輕而易舉誘導那些偵查他們的達官顯貴的人手走偏。
項信帶著項忠以及被抓住的執金吾公子走入太尉府,以其最低調的方式。
整座太尉府,有著偏處早就被項忠提前安置妥當,自然不存在任何人打擾的情況。
而且幾十年沒有啟用的太尉府,期內的官職都是沒有太多官員,人員不算是密集。
項信沒讓他們知道,只是找到了幾名領頭的太尉府官員,讓他們守口如瓶,依舊保持著最開始的模樣即可。
同時派人給皇宮當中的皇帝陛下傳信,明日清晨在昏暗當中他會去皇宮之內的勤政殿面見陛下。
雖然那些太尉府屬官不知道項信太尉如此低調的原因,但是沒誰膽敢詢問出來。
帝國掌握兵符軍權的太尉,可要比兩位丞相還要厲害,他的做法沒誰有資格詢問。
而且在他們這樣的時候,出現項信這樣強力的太尉鎮壓太尉府,想必來日太尉府必然有著極高的地位。
之前他們還想著,項信太尉辦公的官署,是選擇軍部,還是選擇太尉府。
他們肯定是擔心項信太尉選擇軍部,畢竟軍部各種官職都是建制完備,隨時都可以運轉起來。
而太尉府幾十年不曾啟用,現在要是啟用的話,勢必要招攬大部分官員來填充太尉府建制。
只是他們沒有明白,或是不知道項信出任太尉更加重要的意義,否則便是不會如此想。
來到咸陽肅清官場,減裁冗官制度上吸食帝國血肉的官員們,以太尉府目前的狀態,正是項信需要的。
做事情,當以身作則再是出手,項信的太尉府如此,自然不需要減裁官員。
倒是不用項信對太尉府出手,更加不用難為情,同時以后還要對軍部出手。
對項信而言,軍部能夠起到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對于帝國的元帥將軍根本不肯理會軍部,那自然沒有大建制的必要。
把軍部的人員大量削減,只留下必要的東西和官職即可,保證軍部存在,但是又不多余。
軍部不可能被直接抹掉,畢竟他太尉府的存在只是暫時,或許等到他之后,帝國就沒有太尉,太尉府的作用又是被限制。
而軍部必須存在,作為帝國朝堂和三軍駐地的溝通,哪怕沒地位,軍部起到的溝通作用乃是對太尉府的補充。
畢竟太尉府不是常設,至少在近百年來,太尉人數僅有寥寥幾位罷了。
但是軍部尚書的位置上,歷來都沒有空缺的時候,太尉和軍部都是必須存在。
出于這樣的考慮,項信選擇了太尉府,沒有選擇建制齊全的軍部,更是沒有填充太尉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