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清帝國官場,乃是帝國三朝皇帝的所思所想,只是不斷在積蓄力量,卻是沒有付諸實行。
先帝在位的時候,開始對帝國朝堂的大部分官職進行整改,同時對某些官署得人員進行裁撤,都是最為基本的手段措施。
但是想要靠著這樣簡單的手段措施達到把帝國朝堂官場肅清的作用,實在是有些難以置信。
等到本朝皇帝陛下繼位,通過十幾年前的那場戰爭,借著軍神李立青的手,把河北道官場來了整頓。
同時對于山南道和淮南道邊境的大部分官場都是來了巨大的清理,畢竟戰爭總是有著傷亡存在,即便這種辦法看起來有些無恥,但是作為帝國的皇帝,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山南道和淮南道作為原來帝國面對嶺南道越國和江南道宋國的屏障邊境,等到帝國把嶺南道和江南道收復之后,便是在那場戰爭中,刻意造成大部分官員位置的空缺。
至此之后,皇帝陛下便是沒有在理會山南道和淮南道的官職空缺問題,沒辦法,帝國本來就處于冗官制度的頂峰,要是繼續安排官員,怕是到時候都沒有位置坐。
何況在皇帝陛下眼中,來日的帝國科舉召開,都沒有足夠的位置給那些科舉書生擔任。
整座朝堂都是老頭子,沒有新鮮血液,同樣是屬于極其不現實的事情。
正是有著這種極其具有前瞻性的預料,自先帝時期開始,便對官員制度的問題提出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
以前的帝國當中,丞相府事有資格提拔官員的,但是自從先帝明白科舉的重要,更是知曉冗官長此以往的結果。
便是開始把帝國官員提拔的權力自丞相府拉到太常寺,拉到勤政殿里面來。
太常卿仝致遠,乃是先帝的帝師,先帝在位的時候非常信任仝致遠,知曉他不可能做出那些結黨營私的事情。
因而放心大膽把官員提拔的權力放在太常寺,使得丞相府的職權得到最為明顯的改變。
當時的那位丞相還想聯合御史大夫上書先帝,好在先帝通過分化打壓的手段。
直接把那位丞相上書的想法扼殺于萌芽之中,漸漸后面的丞相習慣這種職權不在丞相府。
便是沒有誰繼續敢上書說要回官員提拔的權力,更是沒誰膽敢為丞相府說半句話。
這是對于日后解決冗官制度最是重要的一步,畢竟官員的提拔和降職是帝國最根本的權力,同樣是冗官制度解決得核心辦法。
先帝在位時期,河北道北軍對漠北王庭戰事失利,都是先帝出手或者劃定奠基的時機。
河北道對漠北王庭戰事失利,當時還不是帝**神的李立青自南軍副元帥轉任北軍元帥。
打退漠北王庭之后,開始對戰事失利進行追責,自然而然河北道世家最先遭殃。
李立青在河北道可謂做下了極其重要的貢獻,直接把河北道世家大部分在官場的控制權都給打碎,再是由帝國內部安排,使得河北道世家權柄大失。
至此之后,河北道世家對于李立青,對于隴西道世家都有著明顯的深深的仇恨。
因而方是有了林亦出渝關的時候,李立青遭受來自河北道神秘修行者的刺殺。
其中絕大可能都是河北道世家安排的人手,畢竟李立青沒有上任,河北道世家殺了他,可以全然當中不知道,而且帝國朝堂肯定無法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