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項信穩坐帝國南軍元帥,對于南軍有著絕對的威懾力度,沒有項信的首肯,南軍誰都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向羽當時便是南軍當中的第一將軍,同時還是南皋城的城主,算是項信最親近得人物。
他知道昔年項信太尉沒有插手的真相,不簡簡單單是要穩定帝國南方兩座道州,防止西方諸國和越國余孽的蠢蠢欲動趁機作亂。
同時還有來自帝國的兩份密函,一道來自帝國最高的皇帝陛下,一道來自帝**神李立青。
兩道密函來自不同的地方,一道來自咸陽,一道來自隴西道,但其上得文字卻是不謀而合。
勿言,安定……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代表著帝國皇帝陛下和帝**神李立青對于南軍在這場風暴當中應該有的態度。
哪怕看起來有些說不過去,卻是非常附和當時的情況,畢竟南周屯兵日久。
且這場風暴的源頭便是西疆的兵敗,而西疆的那場兵敗卻是西方諸國的謀劃。
一切都是最開始的那種謀劃,不可以不提防,項信思量了一日一夜,終究是決定遵照來自咸陽和隴西道的密函內容。
選擇以強勢鎮壓南軍不嘩然,把南軍放在最穩定的地方,在那半年里面,南軍的調動頻繁起來。
有些將領猜測是項信太尉害怕南軍嘩然,選擇分而化之的手段,減低輿論嘩然爆發得可能性。
其實真實的意圖乃是針對西方諸國,以防他們在這樣帝國紛亂的時候做出動作。
尤其是咸陽里面的風暴,死傷的官員不計其數,可以說云乾主持清理河北道官場。
即便在云乾死后,他的死亡都被當中借口清理帝國關內道的官場,甚至延伸到了帝國其余的道州。
細細想來,有著幾分早就謀劃好的意味,隴西道世家以李家為首,隴西道世家想要公平,想要為他們押注的云乾討回公道。
而李立青作為帝**神,如果抱著這樣的想法,未免顯得有些幼稚和不識大體。
在朝堂上面,任何事情都不是簡單的東西,要把各方面的利弊都思量清楚。
李立青作為帝**神,他是隴西道世家的嫡系,更加是帝**方的定鼎級人物。
云乾的死亡,討回公道是必然,不過人死不能復生,要把云乾的死亡利益最大化,又是皇帝陛下和李立青要思考的問題。
因而李立青在隴西道世家之前先行到達咸陽,卻是等到隴西道世家的家主們都到達之后方是發作。
那段空閑的時間,正是在和皇帝陛下以及太常卿他們商議該是如何利益最大化。
于是他們選擇順其自然,拔除帝國那些冗官位置,同時排除西方諸國的間諜。
當然那幾位九卿和那位御史大夫,卻不是他們棋局里面的棋子,而是針對隴西道世家的口誅筆伐,跳出來的門板。
他們想要保護真正的幕后兇手,隴西道世家又要懲治兇手,而李立青和皇帝陛下兩種想法都有,更多卻是清理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