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隴西道世家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愿意看見帝國出事的,更加真誠的支持著帝國的未來。
而三河世家,則是帝國建立以前分裂割據的勢力被帝國打敗收復,那些割據勢力建立的世家。
當時帝國初次統治東方,沒有那般精力對所有割據勢力下手,選擇打壓一批,抬高一批。
三河世家正是當年率先臣服于帝國之下的割據勢力,帝國沒有對他們出手,而是讓他們在河北道等三座道州之內建立世家。
當然他們原本的位置肯定不是在現在的道州之內,帝國對他們進行遷徙。
從南方的山南道和淮南道,遷居到了現在的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三座道州之內。
自然而然原本河北道等三座道州留下來的割據勢力被遷居到山南道和淮南道。
但是十幾年前那場戰爭當中,山南道和淮南道都遭受了西方諸國大小不同的打擊。
使得山南道和淮南道那些世家遭受極其嚴重的創傷,再是李立青出任總指揮,對叛徒進行清洗,又是打擊了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
因而現在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世家,基本上已經沒有了世家的威嚴,現在不過是茍延殘喘罷了。
根本沒辦法和河北道等三座道州之內的世家比擬,當然云乾在位的時候,對三河世家清理過。
在此之前,漠北王庭南下的時候,北軍戰敗,李立青北上的時候,曾經對河北道世家進行過清理。
這也是河北道世家和隴西道世家的仇怨由來,經過兩次重量不同的打擊。
三河世家把持道州的影響力在不斷減弱,雖然仍舊能夠影響道州,卻是遠遠不如曾經那般直接把持的情況。
除開帝國的世家之外,冗官制度對于帝國發展的影響最是嚴重,其中最為明顯或是致命的突出點,便是帝國財政。
可以說當前帝國官場在內的官員,有著半數以上都是帝國可以直接裁撤的官員。
以前世家把持道州,在冗官制度的基礎上,任由那些虛無縹緲的世家子直接掛職。
他們不做半點事情,直接在官署里面掛職,然后由帝國給他們發俸祿,如此這般斂財。
據以前曾經抓捕的一樁案子,有位官員里面有著三十位親人,基本上都直接安排在官署里面。
每年朝廷給他們發放的俸祿,足以普通的百姓吃上一輩子,這種冗官的貪婪。
乃是世家和冗官制度的結合體,哪怕幾十年來對世家和冗官制度隱秘打壓。
這種通過冗官制度斂財的事情,仍舊堂而皇之得發生在官場之內的大部分地方。
沒辦法,冗官制度不犯帝國律法,他們不做事,但他們同樣沒犯錯。
只是帝國安排他們在那樣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