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頡出自蒙家,是在項信之前最后的一位帝國太尉,同時還是南軍元帥。
不過在五十年前就已經去世,這位蒙家太尉出自寒門,在學宮里面學習過,算是靠著自己的本事走到帝國太尉的位置上。
昔年,項信和仝致遠他們不過剛剛進入學宮當學生,這位出自寒門的蒙家太尉就是離世。
當時的皇帝陛下還是對太常卿仝致遠有知遇之恩的玄宗皇帝,蒙家太尉離世的時候,玄宗皇帝還親自出場悼念這位出自寒門的帝國太尉。
現在五十幾年過去,蒙家依舊保持著最開始蒙家太尉培養出來的軍方思維。
畢竟在蒙頡之前,蒙家就只是富貴人家,享受著蒙家太尉留下來的那些賞賜。
沒有踏足官場,更加沒有到達蒙家太尉在帝**方耕耘的成功,只是享受著蒙家太尉留下來的富貴榮華。
可是即便五十年的斷層,那種深刻入骨子里面深處的軍方思維仍舊留在蒙家的腦袋里面。
連是蒙頡做事情和說話都帶著較為強烈的軍方思維,如蒙頡這般進入軍方,該是那些軍方將軍元帥最喜歡的存在。
無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蒙頡繼承的軍方思維是來自那位蒙家太尉的軍方思維,算是帝**方高層的思維。
有時候那些將軍元帥就喜歡用高層的思維來做事,而蒙頡這般的自然受到他們的喜歡。
畢竟在軍隊里面,想要有個知道他們腦海里面想的的手下,再是完整的做出來。
不僅需要有相同的思維方式,還要有著極其強悍的處事能力,對于出自學宮的學生而言,后者自然不缺。
但是前者自然而然成為決定他們走到多高的重要因素,而張煜恰恰是缺少這點。
三十年前張家老元帥離世,提拔起來的有帝**神李立青,以及現在的帝國太尉項信。
有著這樣的兩位矗立在軍方,可以說張家后代想要進入軍方簡直是極其簡單的事情。
可是沒想到他們沒有利用到這樣存在極其強橫力量的資源,居然走了朝堂官員的路子。
如同張家這樣的世家,沒有了張家老元帥的庇護,新走出來的領軍人物自然成為世家得頂梁柱。
上上下下自然而然要跟著頂梁柱思考,而張煜伯父乃是太常寺右侍郎,九卿官署的屬官,可以說板上釘釘的文臣序列。
再是加上沒有經過軍方思維的熏陶,在學宮里面學習的時候就是目的性特別強烈。
因而有些忽視張家老元帥流傳下來的軍方思維,開始走張煜伯父的文臣思維。
畢竟他們前面看得見光芒,要是不跟著張煜伯父走,怕是世家難以為繼。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家上下自然跟著這位太常寺右侍郎思考問題,從旁協助。
漸漸的張家上下丟掉了張家老元帥的軍方思維,小輩們都是不自覺的受到影響。
這便是張煜現在最可怕的問題,以文臣的思維方式進入帝**方,做任何事情都會受到掣肘。
畢竟文臣序列沒有太過嚴苛的攻擊性,最講究的乃是平穩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