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軍方思維則是大開大合,做事情可以計較后果,卻不可以太過計較后果。
在軍方思維當中,平衡之道是小道當中的小道,對他們而言是妥協,要想爭斗,必須你死我活的爭個先后。
當然在帝國內部,是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文臣序列對帝**方的彈劾。
算是在平衡皇權和軍權之間的天平,同時給掌握軍權的帝國元帥們警告。
在這種平衡的局面當中,帝**方高層不需要做任何事,因為平衡在他人眼里。
要是軍方高層出面,就是想要打破平衡,對皇帝陛下而言,打破平衡是不可能存在的。
對皇帝陛下來說,軍方打破平衡算是對帝國皇權的挑釁,算是謀逆的叛徒。
在這種思考之下,帝**方的高層面對朝堂官員的彈劾攻訐,想來都是不理會,畢竟皇帝陛下又不可能真的處罰他們。
對于皇帝陛下而言,朝堂官員不過是皇帝陛下監控帝國的工具,對朝堂的穩固有重要作用。
只有軍方高層才是帝國不可或缺的東西,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柳邯剛剛的那些話,就是想要把用小道做事的張煜給抓回來,幾十年的影響還是比較深刻。
畢竟那位張家伯父的地位不低,太常寺右侍郎,比九卿略低的位置,但是加上太常寺真正的權柄。
他這位太常寺右侍郎,怕是要比某些九卿都還要來的重要,可以說位同九卿。
當然這是因為太常卿仝致遠的地位超然的結果,仝致遠可以隨意初入勤政殿。
處理帝國政務,都是先給仝致遠看過,再是把有些不好決斷的送給皇帝陛下批閱。
別看太常卿仝致遠還是九卿,可是兩位帝國丞相見到仝致遠,都要老老實實作揖行禮。
沒辦法,太常卿仝致遠地位超然不說,手中權柄更是深重,再是加上三朝元老,兩朝帝師的身份以及年紀,誰敢不尊敬仝致遠。
即便是皇帝陛下,對于仝致遠都是禮遇有加,在朝堂上面都是喊的仝師。
聽完柳邯的這些話,張煜直接愣在原地,全身如遭雷擊般顫抖起來,眼神里面有著震驚。
片刻之后,哆哆嗦嗦的走到遠處的石塊哪里,看著高山下面的那條路,陷入無盡的沉思。
柳邯和蒙頡他們,乃至蘇弗都是看向張煜的背影,唯獨林亦沒有掉頭,依舊看著遠處。
在林亦看來,一切都是可以解決的,一切都不是值得關注,果然看了幾眼,柳邯他們就沒有太在意。
都是學宮里面出來的學生,最基本的面對苦難處理困難的能力還是有的。
如果張煜走不出來,那便更加沒有必要去勸慰,他會自己離開這里,因為他沒有必要待在這里。
即便是待在這里,都沒有任何作用,處事風范代表著你能夠企及的高度。
首先張煜的處事風范不受帝**方將軍們的接納,自然而然不可能獲得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