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振奮了學宮學生的出入仕途的決心,那些年科舉的學宮學生參與人數遠遠高出前面幾年。
沒想到局勢好轉幾年,玄宗皇帝病重,又是讓朝堂有了些動蕩,學宮更是有了些擔心。
好在繼位的仁宗皇帝同樣出自學宮,繼位之后大力任用太常卿仝致遠,直接把他定位為輔國之才。
自玄宗皇帝的幾年拿回來的話語權,都讓仁宗皇帝任用到淋漓盡致,提拔了大量的出自學宮的官員。
中期的時候,提拔兩位帝國元帥,出自學宮的南軍元帥李立青和西軍元帥項信。
很明顯,項信所有的戰略意義更加深厚,項信和帝國皇室沒有關系,出自寒門,更加能激勵那些出自寒門的學宮的學生。
太常卿仝致遠的出現,算是由玄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兩朝打通了入相的通道坦途。
不少學宮學生都是盯上科舉里面得入相,畢竟前車之鑒乃是太常卿仝致遠,位高權重的仁宗帝師。
只是出將入相的口號,僅僅完成入相可是不行,不過當時將門世家封鎖軍方,讓寒門子弟根本沒辦法出任帝**方高層。
即便五十年前,玄宗皇帝之前的出現過蒙家元帥,再是出任太尉,可那都是如流星般劃過天際。
學宮學生對入相有了肯定,但是出將依舊沒有把握,何況將門世家的貪婪太強,直接封鎖,走起來都走不高。
正好此時出現出自將門世家的張家老元帥擔任帝國南軍元帥,他選擇打破將門世家定下來的封鎖,讓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副元帥,板上釘釘的南軍元帥。
同時舉薦西軍大將軍項信,后來仁宗皇帝借著張家老元帥這位第一人的舉薦信直接把項信提拔到西軍副元帥的位置。
再是兩年過后,項信出任西軍元帥,標志著帝國出將的貫通,學宮學生可以肆無忌憚出將入相。
仁宗皇帝和玄宗皇帝兩朝都在貫徹出將入相,同時仁宗皇帝末期,還提拔了出自學宮的離偲出任丞相。
算是真正完成入相,帝國丞相,宰輔般的存在,由出自寒門的離偲出任,破天荒的頭一遭。
讓學宮學生對帝國的信任加強,學宮學生出將入相進入仕途的人數迅速的增強。
三十幾年的謀劃,兩朝皇帝陛下的用心良苦,使得三河世家在朝堂官員當中的滲透開始走向下坡路。
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滲透出自學宮的官員,首先出自學宮的官員他們的信仰極其明顯,那就是為帝國辦事。
練就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可以說學宮的學生直接深刻貫徹這點,把皇帝陛下的旨意當中他們一生辦事的宗旨。
造就帝國近五十年盛世局面,以及巍峨滿堂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