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宋國的實力本來就要弱于越國,而且李立青率領發動針對宋國的滅國戰爭,所以可以在項信之前穩定宋國的內部。
就是派遣帝國南軍部分軍隊前來幫助項信掃蕩越國剩下的國土,而李立青則是自己坐鎮宋國都城,確保宋國沒辦法翻天覆地。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清塵寺,即便帝國覆滅了宋國,清塵寺作為宋國國教,再是整座宋國的百姓都無比信奉清塵寺。
自然而然帝國沒有道理對清塵寺出手,在這樣坐鎮宋國都城的時間之內,李立青不是沒有對清塵寺去拜訪。
沒有別的意思,不過是想要和清塵寺的主持大師見面聊聊,順便請清塵寺主持大師幫助帝國治理江南道。
至于別的安危什么的,李立青倒是不在乎,有著帝國南軍坐鎮宋國,沒誰膽敢挑釁南軍的威勢。
剛開始的作用微乎其微,李立青甚至都沒能見到清塵寺的主持大師,直到后來桃源的岑夫子來到宋國都城之外。
隨著岑夫子進入清塵寺之內,不出半日清塵寺大門敞開,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幫助帝國治理原來的宋國。
不過在那段時間里面,李立青上奏疏請求更改宋國為帝國的道州,皇帝陛下親自賜名江南道,取意古時候的傳承。
當時的宋國都城則是被變為江南城,算是剛好契合,不用以前宋國都城的名字,就是想要讓江南道的讀書人們忘記以前的宋國。
江南道纏綿悱惻的溫柔鄉,那些讀書人對于宋國王室的歸屬感,還不如對清塵寺的信奉來的強烈和堅定。
有了清塵寺主持大師的背書,基本上穩定江南道的局面,尤其是后面幾年之內,清塵寺主持大師北上都城咸陽拜見帝國皇帝陛下。
再是到過些神秘的地方,當然就是桃源,只是大部分帝國的百姓,或是某些官員都不知道清塵寺這位主持大師的行蹤。
不過說起來,這位主持大師在江南道的地位崇高,自從清塵寺主持大師回到江南道之后,更加安定的為帝國統治江南道勞心勞力。
對于清塵寺而言,江南道能夠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算是他們最真實的理想。
別看以前的宋國就是他們建立的,不過對他們而言,建立宋國不過是想要給江南道百姓安穩的環境。
畢竟千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再是加上越國勢力的虎視眈眈,若是沒能團結起來,形成股強橫的力量,怕是輕而易舉就會被吞噬。
在清塵寺第一代主持大師的授意下,扶持當時最出色的世家公子建立宋國。
百姓們得到庇護,清塵寺不插手宋國的治理,但是若是出現昏君民不聊生的局面。
那清塵寺采取的做法和帝國一般無二,都是選擇有道理的廢立皇帝,另外選擇更加適合的賢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