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東海和南海的江南道,算是世間最奇特的地域,在這樣的地域上面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干旱的情況。
隨著每年汛期的到來,江南道有些靠近南海或者東海的郡縣還會發生洪澇災害。
好在帝國南軍對于江南道的督導非常給力,時不時的派遣軍隊來到江南道巡視江南道靠近海岸線的部分郡縣或者漁莊,就是想要看看江南道是否危險。
在整座帝國內部來看,原本在江南道歸入帝國十大道州以前,帝國產出最是富裕的乃是帝國的淮南道。
哪里有著許許多多珍奇異寶,有時候還可以通過淮南道特殊的氣候條件和一望無際開闊無垠的平原地理特征,對淮南道采取大部分種植條件。
現在的帝國,雖然沒有以前那般重視農業生產,但是淮南道的農業生產始終都是在皇帝陛下的眼睛里面,基本上處于時時刻刻盯著。
每隔幾天,部署在淮南道的大農令官署里面的官員,就要給皇帝陛下呈遞來自淮南道農業生產情況的奏疏。
時不時的皇帝陛下還會親自派人前去查看情況,有時候皇帝陛下還會親自到淮南道去巡視。
不過皇帝陛下親自迅游的時候還是在少數,大部分時間都是派遣得力信任的官員去淮南道巡視農業產出的情況。
大部分時間派遣淮南道的官員都是出自太常寺,畢竟太常卿仝致遠乃是最親近和忠誠于皇帝陛下的存在。
太常寺里面培養出來的官員,大部分都可以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當然這部分信任來自于太常卿仝致遠的信任。
不過由太常卿仝致遠親自主持淮南道農業產出巡視,還是沒誰膽敢在這些事情上得罪太常卿仝致遠。
往年的時候,皇帝陛下授意之下,太常卿仝致遠親自挑選太常寺的官員前去巡視淮南道的農業生產情況的時候。
有著大部分時候都是帶著帝國咸陽的禁軍前去,畢竟淮南道不是太過遙遠,就是和關內道相鄰罷了。
再是加上淮南道乃是帝國的糧倉,算是帝國重中之重的道州,萬事都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讓巡視淮南道的官員們帶上帝國的禁軍,就是為了防止那些淮南道的官員欺上瞞下,到時候凡事抓住的官員,都是直接斬首的結果。
可見帝國和皇帝陛下淮南道的看中,隨著帝國把嶺南道和江南道歸入帝國道州體系。
江南道的富庶遠遠超過帝國任何一座道州,其中農業產出的情況比淮南道還要好得多。
江南道乃是物阜民豐的地域,哪里的天氣不算是炎熱,大部分都是濕潤的時節,特別適合稻谷的成長,有利于帝國糧食的產出。
隨著江南道的歸入帝國,再是那場戰爭因為西方諸國得入侵,導致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世家和百姓受到嚴重的損傷。
連是山南道和淮南道的那些平原農田都是被烈馬踏的干裂,有些無法種植稻谷,漸漸開始衰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