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身旁,是個年紀約莫三十余歲的男人。
他叫吳明,是吳道的長子,算是吳道指定的下一任家主繼任者,所以對家族之事,極為上心。
“爹,這李策之,如何?”
吳明猶豫片刻,最終問道。
“文運昌隆,又在士林頗有才名。
陛下缺人重士,日后若考上了進士,在陛下殿試時,沒準會得隆恩浩蕩。”
吳道一面臨摹著將進酒,一面漫不經心的道。
單是這一句評語,已是道盡了李策之的前途無量。
隱有潛龍于淵,只待一飛沖天的意思。
“那怎么辦?”
吳明面色頗為難看。
這李家是吳家死敵,若是李家因李策之再度崛起,怕是吳家到手的礦產要吐出來不說,還得被瘋狂報復。
吳道并未緊張,執筆的手很穩,認真將最后一句詩詞臨摹完成,才將手中毫筆丟在一旁。
“慌什么,前途無量,終歸只是潛力,他不是還沒成為朝堂大員嗎?”
“等他成了,便晚了。”
吳道瞥了一眼自家兒子,點了點頭:“的確,待他成了,李家崛起之勢,就不可遏制了。”
“讓七星壇的人準備,找個機會,做掉。”
沉默良久,吳道開口道。
吳明一驚,頗有些駭色:“殺了他?爹,此人已得解元之名,初露崢嶸,可不是一介草民,能讓吳家隨意殺戮。”
“若殺了他,不光是李家,皇黨許慶師那邊,怕也會翻天。”
如果李策之,只是個秀才,殺他不礙事。
中了解元,又才名遠播,這件事情吳家敢做,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我聽聞,李策之在詩會上,跟柱國世家子弟陳安有沖突?
讓七星壇的人手腳做干凈些,只要不留下證據,旁人猜不到我們頭上來。”
吳道認真道。
李家莫不是,還真敢去調查柱國世家的弟子?
就算是他們聰明,猜到了吳家身上,沒有證據,一個落寞的李家,奈何不了自己等人。
家族之爭,絕不能給對家一分一毫的機會。
李家只有這一個希望,得摁死了,相比眼睜睜看到李家因李策之崛起,這個風險,吳道甘愿冒。
“你盯著,切記,一定不能留下任何證據。”
“爹,我明白了。”
吳明點了點頭。
......
......
這是隴川府新歲剛過的初春時節。
萬物復蘇,綠意盎然。
李家迎祖宗一脈回家,眾族人正躊躇滿志,迎接新的開始。
可隴川府,卻不止一雙眼睛盯著這個衰敗許久,經歷過風雨飄搖想重新崛起的家族。
一切風平浪靜的背后,正有暗流涌動,蓄勢待發。
第二卷,男兒行。
此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