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天子曹辛,目光環伺,望著疆域五洲,竟是有些拔劍四顧心茫然。
這五洲之地,本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可如今,五大柱國世家各占一洲,儼然已成獨立王國。
這股力量,架空了皇權多年。
他腳踩著江山社稷,錦繡山河,目光,則是放在了這些剛被領入殿內的新晉進士之上。
“你們,都是朕大離的進士。
日后為官,是朕大離王朝日后的中流砥柱。
這江山社稷,日后還得靠你們來扶持。”
曹辛說著,頓了頓,才繼續開口道:“既已過了會試之選,今日,朕便在這紫微宮內,出一道題。
便看看,誰能給出讓朕滿意的良策了。”
眾進士聽著皇帝的聲音緩緩傳開,不敢直視帝王威儀,只能將身子伏地,三拜九叩。
“請陛下出題。”
“聽好了。
朕今日殿試之題,是論如何解決藩屬自重,尾大不掉的局面。”
曹辛的聲音緩緩飄蕩在宮墻內外。
這句話落在眾人耳畔,無異于驚雷炸響,讓所有人渾身一顫。
紫薇殿內,氣氛登時凝重起來。
明州王李泰和明王世子,可還站在這里呢。
皇帝這句話,無疑是針對如今坐大,難以收拾的幾尊柱國世家。
雖說此前許多學子便曾聽聞天子欲解決柱國世家之患。
可終歸極少正面提及。
而今,天子竟是在殿試上,堂而皇之的提了這道題目。
甚至,還不曾避諱明州王李泰。
這個舉動,便有些讓人玩味了。
一時間,很多目光匯聚在李泰和李天都身上。
李天都低垂著腦袋,看不清神情。
而明州王李泰,卻仍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
他渾濁的老眼微闔,仿佛根本沒有聽見這個極端敏感的殿試題目,依舊是一副笑瞇瞇的神情。
“諸位,可有良策?可與朕在這江山社稷之上,君臣對奏。”
曹辛不著痕跡的瞥了一眼明州王李泰的反應,這才收回目光,雙手微抬,擼了擼袖口,淡聲道。
“陛下,學生有一策。”
片刻的沉默后,很快,便有一位出身寒門的皇黨學子走出。
自告奮勇,上前對奏。
“當前局面,當收攏權柄,借百姓之力,共抗強權.........”
這位上前的寒門進士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
原本他的還能鎮定自若,揮斥方遒。
但說著說著,見陛下始終沒有發表任何看法,也逐漸沒了底氣,語氣漸弱。
最后一段策論,幾乎是有些硬著頭皮往下說的。
待到他說完己見,天子不置可否,望著剩余進士:“還有哪位謀士,能有良策?”
不多時,便又有舉子走上前,想憑胸中溝渠策論,搏一搏這簡在帝心的殊榮,爭取三甲之位。
可一個個進士上前抒發胸臆,各種不同的策論謀劃輪番上場,皇帝始終沒有任何回應。
也不貶謫誰,也不曾夸誰。
聽的有些乏了,曹辛再度坐回龍椅之上。
隔著冕旒,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李天都的身上。
“明王世子頗有才學,可有良策?”
聽到這話,一些學子們,微微窒息。
向李天都問策,對付柱國世家?
李天都自己便是柱國世家的人,又怎可能給陛下獻策。
“臣,資質魯鈍,無策可獻。”
李天都的回應,果真不出眾人所料。
他走上前,長揖及地,誠懇的回應道。
“是無策,還是不愿獻策?”